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8656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荆门2020高一历史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非网阅学校的考生,请将相关信息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2.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对应选项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3.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

2、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 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 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 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2.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 确保文书安全 B. 削弱丞相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 D. 提高行政效率3. 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

3、这说明古雅典A. 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 B. 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C. 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 D. 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4.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 重视证据 B. 公平公正 C. 契约至上 D. 注重程序5. “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 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 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B. 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 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 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6

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 可议决德国的一切政策、法令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7.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地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 言论自由 B. 司法审查权 C. 弹劾总统权 D. 司法解释权8. (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

5、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这项条款应出自A. 美国1787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9.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B. 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 预备立宪取得

6、一定成效 D. 革命缺乏政党领导11.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A. 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B. 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 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 D. 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12. 右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 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C. 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 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13.

7、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 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D. 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14.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这表明了长征A. 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 传播

8、了中共革命的精神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15. 右图为滇缅公路示意图。该公路中国段于1937年11月开工,1938年8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由此可见,滇缅公路的修建A. 有利于保障持久抗战的物资供应B. 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扫除障碍C. 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D. 宣告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16. 有学者在分析某次战役胜利的意义时说:京沪会战失利,首都沦陷但是,中国军队没有被吓到,一声号令,从四面八方迅速云集徐海(徐州周边),又在弹丸之地,同日军血战半月之久。这次战役发生在A. 淞沪地区 B. 山西平型关 C. 湖北枣宜地区 D. 山东

9、台儿庄17. 右图是著名画家米谷对某一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描绘。蒋介石在短短三年中形象急剧蜕变(由右至左),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后长刀换成了“匕首”。这一时期是A. 北伐战争期间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红军长征期间D. 解放战争时期18. 共产党宜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该序言认为原来的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与此判断密切相关的是A. 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B. 资

10、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 D.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19. 2007年11月,在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周年的历史学术年会上,历史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A. 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B. 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C.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D.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0.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见当时政协A. 转变为计划经济指导部门 B. 成为各党

11、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 主要担负起统一战线职能 D.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1.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区域范围大小 B. 实施目的不同C. 社会制度差异 D. 时间期限长短22.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

12、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23. 右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A. “一边倒”方针的实施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万隆精神”的形成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4.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C. 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 苏联的建立与解体二、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8分,26题14分,27题20分。25.(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原的秦王朝,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材料二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英国和秦王朝都曾经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举例说明。(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在权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