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8649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素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A8000 0.5 通货

2、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

3、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日元升值了美元升值了 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 B C D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

4、价为(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

5、,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

6、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

7、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万20万=7小时。(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例7:(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

8、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例8:(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例9:(07年全国卷)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

9、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

10、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

12、: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

13、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例12:(全国高

14、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15、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例1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