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南木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8641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日喀则南木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带入考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思想家认为:“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该思想家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2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

2、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4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3、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C破除了

4、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7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中关于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时,毛泽东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说明了( )A中共七大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B“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思想”这一槪念 D“毛泽东思想”已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8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

5、步发展9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l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D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10“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11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

6、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BCD12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13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

7、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14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15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

8、一变化( )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16下图是奥运会场馆的标识。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17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A追求社会平等 B反对教会特权C主张回归自然 D倡导权力制约1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

9、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19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下列作品与人间喜剧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等待戈多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大卫科波菲尔20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 B普朗克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牛顿一一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提出了计算机工作的原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6分,第22题14分,共40分。)21.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

10、;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

11、年)(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2) 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6分)(3) 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4) 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5)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此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22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启蒙运动,存在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

12、的思想。摘自曾誉铭启蒙的自我批判:论卢梭与启蒙运动材料二 在罗马书中,保罗认为如果想获得救赎,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耶稣;这与贺拉斯的“敢于认识”相对立,而这一格言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明确表述了信仰上帝与启蒙运动的运用理性之间的冲突,并意识到这种冲突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在最终试着去澄清他所谓的“启蒙”的含义之后,康德也并不能回避“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这一关键问题。他同时代的人都热切期盼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康德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并不是。摘编自(意)文森佐费罗内著启蒙观念史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2) 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5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3=60分)题号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