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调研.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7560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调研.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科学家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蚕豆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a c表示B. 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C. ab时期内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的比值为1: 2D. 图中可以用来表示细胞间期的为bc和de ,此时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占的时间比较长,如bc、de段;分裂期比例较小,如a

2、b段、cd段、ef段。【详解】蚕豆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先分裂间期后分裂期,可以用bd段或df段表示,A错误;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可以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DNA,蛋白质不一定含P,B错误;ab段是分裂期,其中前期和中期染色体:DNA=1: 2,后期和末期染色体:DNA=1:1,C错误;图中可以用来表示细胞间期的为bc和de,此时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D正确。故选D。2.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 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 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

3、失于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分裂期会出现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详解】赤道板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的结构,A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C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D错误。故选B。3.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C. 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 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答案】C【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

4、裂,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考点定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名师点睛】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装片制作的流程:

5、解离 染色 漂洗制片B.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 解离后能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的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操作流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正确;因为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解离后细胞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的移动,D错误。故选B。5.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

6、的是()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 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题干中仅仅发育成“微型人脑”,只能算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由干细胞到“微型人脑”,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也有部分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即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正确;有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在严格的遗传基因调控下进行的;遗传物

7、质没有改变;C错误;细胞坏死是细胞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不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凋亡、坏死、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绘的现象,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下列特征不会出现的是A. 细胞内水分减少B. 细胞核体积减小C.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答案】B【解析】诗中描绘的是人体衰老的过程,人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人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膜

8、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故A、C、D项均不符合题意;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的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不产生血红蛋白,是因为胰岛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C.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D.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癌变的特点: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糖蛋白减少等。【详解】胰岛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但不表达,A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

9、细胞凋亡清除,B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容易分散转移,C正确;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正确。故选A。8.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B.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C.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长绒与短绒,

10、A错误;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B错误;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才一定相同,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基本概念9.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甲(黄色)乙(黑色)12(黑)、4(黄)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答案】D【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

11、:(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根据交配组合: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甲的基因型为aa,丁的基因型为AA;甲(黄色)乙(黑色

12、)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甲(黄色)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见,甲和丁为纯合子,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判断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各个体的基因型,最后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0.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测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下列对此实验分析合理的是()A. 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作出假设检验推理B.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分离定律C.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属于演绎内容D.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

13、因是豌豆只有一对相对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设计实验、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过程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A错误;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分离定律,B正确;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 :1B. 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为1 :1C. 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 2: 1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答案】B

14、【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可以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详解】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子一代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A、a代表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小球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形态必须相同;甲、乙中小球数量必须相同,A:a的值可以不同;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只小桶分别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每只小桶中的2种小球相当于

15、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详解】甲小桶内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均表示雌配子或雄配子,错误;小球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形态必须相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甲、乙中小球数量可以不相同,但要求每只小桶内A:a=1:1,错误;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3.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 ,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B. 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C.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D. 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红花金鱼草(AA)与白色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Aa),F1自交产生F2,F2中基因型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