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7559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体现孔子“从周”原因的是A.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 郡县制度,天下归私D.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答案】D【解析】【详解】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 孔子说:“周礼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完备。故D项正确;皇帝制度开始于秦朝,不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宗法制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郡县制度开始于春秋战国,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有人认为,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A. 齐侯自称为齐威王B. 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C. 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答案】B【解析】【详解】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征收赋税,所以,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符合分封制的规

3、定,属于“合法”行为,B正确;在分封制下,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齐侯自称为齐威王明显违反了分封制,故A错误;“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取代周天子的位置,不具有“合法性”,故C错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含义是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反映诸侯不再服从周天子的号令,违反了分封制,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结合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3.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秦在当地设置的郡是A. 九原郡B. 陇西郡C. 辽东郡D. 闽中郡【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命大将军蒙恬率领

4、30万大军进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将之命名为九原郡,故A正确;陇西郡在今天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辽东郡范围约在今日的辽宁省,象郡在今越南中北部、广西西部,不符合“河套地区”,排除B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收回河套地区”,结合所学河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秦朝的郡县制分析解答。4.据史料记载: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任之重,自此而始”。据此判断,东汉灵帝时A. 州牧是中央行政官职B. 地方监察体系进一步完善C. 州成为地方行政单位D. 国家管理体制有本质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可以看出州作

5、为地方的行政单位是从此时开始的,故C正确;州牧是地方长官,不是中央官员,A错误;材料表明州牧是地方行政长官,并不是监察的官员,B错误;D项错在“本质”上,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结合所学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5.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春秋槜李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三国改由拳为禾兴,后改称嘉兴五代十国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后改为秀州府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后升为嘉兴路总管府明朝A. 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B. 五代

6、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州的区划C. 宋元时期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相同D. 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文字信息看出,嘉兴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县-郡-府-军-路等发展阶段,唐代府的行政地位高于郡或州,宋代以后路的地位也高于府或州,由此不难看出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故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县制,州的区划始于汉代,故A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郡府军司的行政级别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6.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A. 增设三司使

7、作为行政首脑B. 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 反映了贵族政治已取代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中“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体现了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题中“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体现了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免,取决于天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与三司使无关,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的作用,秦朝郡县制在全国推行,并不是单纯推行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D错误。【点睛】

8、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结合所学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7.“(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 中书省与行省制B. 中书省和枢密院C. 枢密院与宣政院D. 行省制与御史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行省制是元朝创设的,故AD项排

9、除;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故C项排除。8.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据此可见在明代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 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C. 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D. 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答案】D【解析】从“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可以看出内阁的权力并不是官方承认的,“。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体现出内阁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不符合“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B选项错误,不符合“原非宰相”;C选项粗无,阁权是

10、来源于君权的,并不对皇权造成威胁。点睛:解答本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权力来源。我们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说明内阁和军机处都不能对君权造成威胁,明确这一点我们回答问题基本就有思路了。9.清会典中记载某机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对该机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B. 辅佐皇帝,决策机要C. 有官无吏,决策封闭D. 奉旨笔录,上传下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可知,该机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材料涉及的机构应该是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决策封

11、闭,奉旨笔录,上传下达,ACD描述都符合军机处,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形式上是一个临时机构,不掌握决策权,故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职责分析解答。10.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

12、此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史进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含义。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11.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规定使得列

13、强A. 获得进出口货物税款的商定权B. 取得在中国开矿山修铁路的特权C. 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D. 侵略中国进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由“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要求,故D正确;A是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要求,并且与日本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开矿山修铁路”,排除;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属于商品输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体现的是资本输出,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14、,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联系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12.加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

15、同归于尽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答案】C【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13.1898年,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他能够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在重庆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在广州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实际考察1898年时西方列强已经取得的在华特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租界;开设工厂的特权始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建立教堂的特权始于1844年的望厦条约;而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和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属于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故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