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1744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修改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郭瑞科(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 450064)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一直缺乏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全国统编教材,各高校确定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就是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尽管该要点的权威性与重要性不容质疑,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需要各高校准确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及教学要点精神实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局限性;对策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2、、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直到目前仍未形成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全国统编教材,各高校确定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就是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简称“教学要点” ) 。尽管教学要点的权威性与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因此,高校必须准确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及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密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着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一、教学要点的重要性1、课程重要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建党之初,党的主要创始人李

3、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在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通过举办讲座、发表演讲等方式,传播马列主义先进理论,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吸引进步和爱国学生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推动思想解放和民主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和大批学子投身革命阵营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发展,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首开于 1961年,教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 19611962学年度上学期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安排的几点意见中,把形势与任务课程(形势与政策课前身)单独设置,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并列作为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的内

4、容之一,同时明确了该课程为各专业、各年级的必修课程。 2 1987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第一次确立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名称,并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又正式出台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施意见。1996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 ,就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04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并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5、 32、教材缺乏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至今没有全国统编教材,主要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当然也与学科建设的滞后有一定关系。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与时效性,其政治性与政策性决定了教材的权威性与重要性,客观上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编教材,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又令任何统编教材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下。有鉴于此,教育部社政司放弃了统编教材的设想,只是在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教育教学要点,同时组织编写制作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并要求高校把时事报告作为教师教学必备参考资料。另外,教育部还会在每年春、秋两

6、季学期开学后或在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在北京组织几场大型形势报告会,请中央领导或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高等学校学生作报告,并制作成文字、音像制品发到全国各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4严格意义上讲,以上参考资料和会议内容都缺乏体系化,均不能称之为教材,不能真正起到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3、地位特殊在缺乏统编教材的情况下,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就必须找到确定教学内容的权威依据,首先解决“讲什么”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学内容是由教育部决定的。在教育部编制的参考资料里, 时事报告缺乏明确的指导性, “形势报告会”又往往不定时召开,只有教学要点具有权威的现实指导意义。尽管部分高校会根据

7、自己对形势的把握与政策的理解预测并准备宣讲专题,但他们依然会在教学要点出现后及时比对调整。因此,教学要点对于高校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所在。另外,部分高校由于不够注视或者经费紧张,一直没有订购教育部指定的参考用书和教学光盘,也不曾派人参加形势报告会,唯一可借鉴也只能是教学要点了。二、教学要点的局限性教学要点,作为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而制定的宣讲提纲,对于形势的把握、政策的解读、热点的分析不容置疑。但“教学要点”如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并非绝对完美,通过对20012011年教学要点的统计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局限性:1、缺乏时效性时效性是形势与

8、政策课的生命,教学要点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在内容上基本做到了与时俱进,常编常新,但其转发过程相当滞后,缺乏时效性。目前该课程通常采用专题授课形式,每学期 16学时,每周一次课 2学时,新学期一开学就上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多、变化快、难度大,加上任课教师多同时承担着其他课程,客观上需要在开学前基本完成备课任务。然而,任课教师一直到开学后很久,还迟迟拿不到教学要点。一般情况下,教育部社政司印发上半年教学要点的时间是 1月、2 月份,即每学期期末;印发下半年教学要点的时间是 8月份,即每年的暑假,个别时候会拖到开学后,如 2007年下半年教学要点的印发时间是 9月 9日 5。从教育部的印

9、发时间来看,任课教师似乎有充分的备课时间。但实际情况是,教育部印发的教学要点需要经各省教育厅、各高校至少两次转发才能送达任课教师手中,而这一转发过程相当漫长。如 2005年下半年教育部印发时间是 8月 12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转发时间是 9月 13日 6;2007 年上半年教育部的印发时间是 1月 30日,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时间是 3月 21日; 72010年上半年教育部印发时间是 2月 9日,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时间是 3月 3日, 8河南高等专科学校校内转发时间是 3月 15日。 9因此,尽管教育部印发教学要点比较早,最后转发教师手中却非常晚,部分教师甚至要到学期中间才能收到。 10这种现象非

10、常普遍,并非以上所提到的学期、教育厅和高校。教学要点的转发滞后,直接影响了任课教师的备课、授课,严重削弱了教学要点的时效性与权威性。2、缺乏系统性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系统性,否则就会影响其稳定性和实效性。教学要点,作为教育部印发的政府文件,在一定意义上承担着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职能,各高校必须参照执行。由于教学要点过多承担着政治宣传任务,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政治性,过于关注每学期的宣传效果,却忽视了对每一学年、每一届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结果导致教学要点的频繁重复,如台湾问题,20012011年每学期的教学要点都在讲。另外,教学要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当代世界经

11、济与政治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得也比较多。再者,从教学任务来看,形势与政策课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当前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等内容,而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在教学要点里体现得并不明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如此一来,许多高校就从教学要点中简单选取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大多忽略了对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的系统讲解。3、缺乏针对性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形势与政策指导精神,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

12、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观、政策观教育。为提高针对性,教育部又指出,各高等学校“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编写教学参考资料。 4由此看出,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一是要关注当前国内外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二是要反映大学生们普遍关注或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三是要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要点,立足于国家的宏观发展,对国内外重大的经济、政治问题关注得比较多,而对各地区、不同高校的特点与实际尤其是学生们的现实需要几乎没有体现。结果,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13、中,只是机械地执行教学要点,绝不补充其他内容,严重脱离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大大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4、缺乏操作性当前,许多高校教师拿到教学要点以后,总是很困惑。一是因为教学要点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2001 年以来,每学期的教学要点平均包含 11个以上的专题内容,而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只有 16个学时,如果按照 1个专题 2个学时计算,每学期最多讲 8个专题。实际上,除去实践教学和考试环节,各高校一般只能讲 46个专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所取舍。而教学要点对于专题的重、难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让任课教师很难取舍。二是教学要点高度精炼概括,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料。由于高

14、校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居多,大多数任课教师缺乏对形势与政策某一板块的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他们一接到教学要点,往往不知所措,苦于资料的搜集和消化,难于观点的梳理与论证。结果,部分任课教师在选择专题的时候,往往选择简单的或自己比较擅长的,对于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专题基本不予考虑。即便一些教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承担了高难度的专题讲授,但他们的分析与结论却经不起常识性的推敲。在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看来,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投入,低产出,最不划算一门课。因此,尽管学生们很喜欢,但老师们并不乐意讲授。三、提高教学要点实效性的策略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教学要点固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其重要指导地位无可替代。另外,教

15、学要点作为宣讲提纲,过多承担了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职能,其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自身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外部条件。因此,要提高教学要点的实效性,除了加快推进教学要点改革之外,更需要高校在教材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苦下功夫。1、深化教学要点改革教学要点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建设,服务于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的,精选要点,突出重点,提高其知识性、针对性与实效性。鉴于此,教学要点的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协调与其他思想政治课的关系,把教学要点中特别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及时整合到其他思政课程中,同时避免这些课程里面的内容重复出现在教学要点中。 (2)大胆探索教学要点制

16、定的规律性,对于年度教学要点进行整体规划,既要基本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又要重点突出那些引起广泛关注、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热点,尤其是与大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3)提高教学要点转发效率,保证教学要点在印发以后两周内到达教师手中。实际上,教学要点可以直接在教育部网站公示,教师登录网站即可知晓。 (4)认真编写教学要点辅助教材,深入阐释教学要点内容,明确重点、难点,同时扩大高校的教学自主权,允许他们在完成重点内容讲解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补充教学内容。2、构建合理教材体系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体系应包含基本教材与补充教材两部分。 (1)基本教材,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等重要内容,教育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统编教材,也可以让高校自编教材,坚持分年级教学。其中,高校可以在自编教材里开设一些地区专题,如河南高校开设“中原经济区”专题;也可以把校史作为一个专题,增强学生对学校、对家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