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7022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是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答案:C2.赫鲁晓夫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政治答案:A3.赫鲁晓夫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B.极大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面积地提高农业的粮食产量D.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资金问题答案:A4.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A.1955年

2、B.1956年C.1957年D.1958年答案:B5.下列有关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经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B.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C.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和科学试验等D.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答案:D6.勃列日涅夫在苏联上台执政是在( )A.1956年2月B.1959年8月C.1962年7月D.1964年10月答案:D7.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C.安德罗波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B8.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A.1983年B.1984年C.1985年D.1986年答案:C9.

3、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进行的经济改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力图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B.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C.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效D.促使他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答案:C10.下列事件发生在1991年12月26日的是( )A.苏联的政体由联盟变为联邦B.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正式成立C.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D.苏联被正式宣布停止存在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

4、2%2.8%2.4%4%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面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科技的途径选择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张伟垣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材料三:(

5、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5年一度的“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动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筑垒自保,寻求自足。E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

6、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变化趋势:苏联的国民生产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主要原因:第一,改革方针失误,优先发展密集型的机器制造业不符合时代潮流,没有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以及人民生活与消费需求问题;对财政危机和生产危机估计不足。第二,政治上,苏联共产党的威信丧失,政治解体促成了经济解体。第三,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停止运转,但没有出现一个有效运作的新经济体系,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12.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答案:(1)措施: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

7、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以此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2)结果:初步改革之后,苏联的农业有所好转,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但这来之不易的转机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加之瞎指挥、浮夸风和气候变化,使苏联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危机。13.1991年,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应该说,改革是必要的,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却令人痛心。你能对中、苏两国所进行的改革作出哪些比较?答案:

8、(1)从双方改革进程与方向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仓促不稳,方向错误。他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因阻力太大、成效低下,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修改党章。政治体制改革既带来了社会混乱,也使苏联原有的民族矛盾激化。而中国的改革循序渐进,稳步发展,方向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然后转向城市,从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同时,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党的领导,使改革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2)从改革的后果来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一个有93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一个具有74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突然剧变、解体,导致了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中国的改革使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