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6925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江苏08考试说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刀耕火种时期: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

2、耕种。(2)“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耒耜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一些,能够加快土壤的熟化过程,获得较好的收成。(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只是少量使用;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4)铁犁牛耕阶段: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根本原因: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确立的过程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

3、多私田。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另两种:

4、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小农经济的含义:(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但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抵御天

5、灾人祸的能力薄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产品

6、;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1)纺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已发现;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清朝出现的新品种金宝地。(2)冶金:青铜器制造:新石器时代出现;商周时代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战国产品精美华丽,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

7、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3)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成熟是在东汉,先烧出青瓷后烧出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到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著名的有景德镇窑;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瓷。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瓷。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兴起较早,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2)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3)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技术先进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地区,广受赞誉。 (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54)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第二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课程标准】(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江苏08考试说明】(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

9、展的特点。(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知识梳理】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1、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市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政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2、唐代 地域规模的限制,东西占两坊之地;定时开、闭市。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3、宋代 没有地域的限制,城市内随处可以开设;没有了时间的限制,。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1、西汉 长安与洛阳2、隋唐 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3、宋代 开封、临安4、元朝 大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杭州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

10、业中心 泉州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 晋商(经营票号,开始于乾隆年间);徽商。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四、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原因: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过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评价: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封建

11、社会初期,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但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社会的进步。2、海禁政策:含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一定程度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1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疑难解惑】1、小农经济 (1)产生的原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3)优点: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受政府支持和保护。 (4)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5)地位和作用:在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6)评价: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