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陵园史话.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6909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宇陵园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靖宇陵园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靖宇陵园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靖宇陵园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宇陵园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靖宇陵园史话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13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杨靖宇考入确山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秋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1927年4月4日,杨靖宇、张家铎、张耀昶等人组织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并于4月8日夜攻占了确山县城,建立了确山县第一个革命政权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6日,在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危难之际,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1日,杨靖宇组织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组建农民革命军并任总指挥。1929年7月,奉党中央委派到东北工作,历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

2、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等职。1932年11月,受满洲省委派遣赴南满磐石、海龙等地巡视,此间改名杨靖宇。1933年9月18日,杨靖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同年11月7日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准备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成立一个筹备召集党的“七大”的委员会。准备委员会由25人组成,其中有毛泽东、王明、朱德、周恩来、张闻天、陈云、刘少奇等人,杨靖宇列第24位,在陈毅

3、之后、高岗之前。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对敌作战中,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率部与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大8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他以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彰显了中国人民誓死驱除倭寇、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杨靖宇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他总结并形成了一整套令日伪军胆颤心寒的游击战术,如“三大绝招”、“四快”、“四不打”等。运用这些战术,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将士与强大的敌人艰难苦斗,转战5省30余县,沉重地打击和震撼了日伪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军民抗击日寇的信心和斗志

4、,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与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杨靖宇的军事才能,令敌人不得不钦佩地说:“第一军总司令杨靖宇有才干,是真正具有将才的人物。”其实,杨靖宇本可以不用以身犯险,他若是听从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建议率部北撤,与其汇合然后过江到苏联去休整,可能就不会牺牲。但是,当年他拒绝了北撤的建议,毅然决定留在南满坚持斗争。寻找英雄的头颅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在同日军苦苦周旋5天之后被200余敌人包围,距最近之敌只有20米。敌人喊话劝其投降,回答的只有射击声。敌人下令开火,在激烈的交战中,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当晚,敌人将靖宇的

5、遗体拉回蒙江县城。敌人十分好奇:杨靖宇生前根本无法进入村屯获取食物,他究竟是怎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的?为解开这个谜,敌人剖开了将军的胃,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尚未消化的棉絮、树皮和草根。日军十分震惊。为了庆功、宣传,凶残的敌人割下将军的头颅,在伪通化省各县城悬挂示众。后来,敌人将头颅装入福尔马林药液瓶中,送往伪新京(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保存。时间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长春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所有的医疗器械、标本(包括杨靖宇、陈翰章二位将军的头颅)皆被长春医学院接收。1948年春夏之交,我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中共长春地下党负责人李广德接到上级指示:长春近期就可

6、解放,要把市内重要机关、工厂、学校、医院保护好,防止国民党军撤退时破坏。同时指示:杨靖宇将军头颅就在长春医学院内,要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找到并保护好将军头颅。李光德接到命令后,立刻派人前往医学院了解情况。当时,由于战乱、饥荒,长春医学院师生已全部撤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第二骑兵旅在医学院驻扎。李广德遂派长春地下党组织设在东二条街的联络人、亚光医院院长刘亚光执行这一任务。报经上级批准后,刘亚光由第二骑兵旅军需官王明玉介绍,打入该旅卫生队任中尉医官。卫生队驻在医学院围墙外,刘亚光利用到院内给官兵治病的机会,多次潜入院中寻找头颅,但是都没有发现将军头颅。一次,他在夜间潜入解剖学教室,利用微弱的手电光,发

7、现解剖台上有数具尸体,四肢插入大型玻璃瓶内。刘亚光在这些玻璃瓶中寻找,仍没有发现头颅的影子。刚要离开,他突然发现门口旁边有一间侧室,十分隐秘。他抱着一线希望,推门进入室内。屋子的面积不大,靠墙处放着一个大的玻璃厨柜,内装各种内脏标本。刘亚光在橱柜中逐一进行查找,发现有两个大型标本瓶,瓶内有两颗头颅用福尔马林浸泡封闭,瓶上贴着纸条,一个写着“杨靖宇”,一个写着“陈翰章”。刘亚光十分激动。第二天,他动员了数名士兵用三辆军用推车,以到医学院拉取医疗器械及标本瓶罐为名,拉走显微镜十几台、纱布罐、污物桶多个及大量内脏标本瓶。装车时,刘亚光趁机将两颗头颅混于其中,放在底层,并找到一些旧纱布覆盖其上,随即把

8、二位将军头颅迎入卫生队前厅放置。当日午夜,刘亚光同妻子周玮潜入前厅,将头颅封存于五官科门斗内,一直到长春解放次日,才将两颗头颅转移到亚光医院。四天后,李广德及数名同志将两位将军头颅取走,转送到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驻长春办事处。1948年12月,松江军区前线政治部派干部张羽带领5名战士从长春出发,途经吉林市,辗转数日将杨、陈二将军头颅护送到哈尔滨。因时隔8年,瓶中药液已浑浊不清,松江军区卫生部请松江医校病理教室老师李信业代为检查和换药。经检查,两颗头颅脸上的冻伤清晰可见,胡须、眉毛、牙齿保存完好,皮肤已经硬化,经换药后可保证永远不坏。1948年12月25日,两颗头颅被正式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此后,

9、杨靖宇、陈翰章、汪雅臣(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三位将军的头颅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参观者瞻仰。 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将军被日寇剖腹、割首后,其遗体被弃于保安村外的乱坟岗中掩埋。七天后,蒙江县警务科长王士洪遵照岸谷隆一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的命令置办棺木,并找来蔡、贾两位木匠连夜用黄花松雕刻了一个木质人头,与遗体一并下葬。原来自杨靖宇头颅被割下以后,南满地区讨伐司令官夜夜梦见杨靖宇伸出两只大手朝他索要头颅,惊醒后总是剧烈的头疼,所以他让部下找人雕刻人头并与遗体一起安葬。3月5日,由岸谷隆一郎主持为杨靖宇举行“慰灵祭”,将杨靖宇遗体和木质人头殓入棺木中下葬。墓前立一曲柳木碑铭:伪司令杨靖宇之墓。背面书:

10、岸谷隆一郎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1946年1月,蒙江县各界人士和民众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集资募款,对杨靖宇将军就地重新安葬、重新立碑。为了永远铭记杨靖宇将军伟绩,1946年2月14日,蒙江县易名为靖宇县,同时发布告各地同胞书。1954年秋,由靖宇县政府主持,在杨靖宇墓地东10米处重新修建青砖墓,把将军棺木置于墓内,墓前设有墓门。顶端用水泥抹制一红五星,中间横书“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十一个大字。墓门下部中间镶嵌杨靖宇画像,墓前东侧立一纪念碑。申报修建将军墓1951年初,东北烈士纪念馆以“为请安葬杨靖宇、陈翰章、汪雅臣三将军之遗首并举行盛大安葬仪式”为题,报经省文教厅呈省府与中央文化部请示。文化

11、部答复内称:“烈士纪念馆中所陈列的杨靖宇头,中央文化部的意见是:最好让先烈们得到安息,同时参观该馆的人也有反映,觉得这样的陈列使人可怕,经我们考虑,认为应行移交辽东省人民政府奉安于杨靖宇将军墓中,请你们考虑处理。”1951年4月12日,松江省文教厅以第三十五号文,题为“为安葬杨靖宇、陈翰章、汪雅臣三将军之遗首请予批示由”签呈冯(仲云)、饶(斌)、李(延禄)主席,内文:“烈士纪念馆中所陈列的杨靖宇将军头,中央文化部的意见是应行移交辽东省府奉安于杨靖宇将军墓中,我们同意中央文化部的意见并拟议将陈、汪两将军头,亦可选地安葬,惟感此事对东北人民均有教育意义,并事关全国听闻,未知是否可行,专此签请批答,

12、以便遵行。”冯仲云批示:“请由烈士馆派人去辽东省政府联络,然后到靖宇县作进一步了解,不但了解该墓之真实性,且需了解该墓之修建情形。了解后,然后行文东北(人民)政府请示。并请将此意呈报中央文化部。及中央文化部意见很好,举行盛大葬仪此事需请示东(北人民)政府。”遵照冯仲云指示,松江省派员赴辽东省人民政府联络并在靖宇县了解靖宇将军墓实况后行文呈报东北人民政府,请示安葬杨靖宇将军头颅事宜。1952年6月24日,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荣军优抚局以总号四七七号文批复:关于杨靖宇烈士墓修建问题,决定修于你省通化市。希即着手进行选地与筹划等工作并望将修建计划报局为荷。1952年,因全国开展“三反运动”,筹建杨靖宇

13、将军墓的工作因此停止。1953年3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通知)内优(53)字第七*号:各地请示关于烈士陵园、纪念碑、塔未完工程是否可以继续修建问题,经本部请示政务院,顷接(53)政政邓字第四二号批复内开:“关于辽东、河北两省及西北行政委员会民政局请示准许各地陵园未完工程的继续修建问题,应依据总理财经字第六九号电示办理,一律停止修建,希即分别转知遵照”。凡各地烈士陵园、纪念碑、塔未完工之工程,应一律停止。即希遵照执行为荷。部长谢觉哉1953年10月26日,松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秘字第六号文以“为请安葬杨靖宇、陈翰章、汪雅臣三将军之遗首并举行盛大安葬仪式”为题,呈报东北行政委员会:“该项工作

14、因三反运动而停止,故延至今,为早日让先烈们得到安息,故再次提出申请,请审核并与辽东省靖宇县协商,希早日批示为盼。”1953年11月1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局(报告)民优(53)字第二十一之九号以“为安葬杨靖宇、陈翰章、汪雅臣三将军之遗首请速予批示由为题,呈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3年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以内优(53)字第一九五五号文批复东北行政委员会:“同意分别安葬杨靖宇等将军遗首的意见。”通化市人民政府收到辽东省人民政府批文后,积极进行施工准备。成立了以市长张汇东、市工会主席暴林为正副主任委员并吸收17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修建委员会。下设工地办公室,市政府民政科副科长王彦任主

15、任,市政府建设科副科长邹志盛任副主任,单建达任技术员,并从以上两科抽调10名管理干部具体领导施工。工程由辽东省建筑工程局根据省民政厅的指示进行设计。1954年6月5日,第一次设计完成。工程项目有:陵堂陵墓、大门、围墙、纪念碑、铜像等,总面积5,000平方米,总预算79,946元。8月中旬,第二次设计完成,经省政府批准,工程项目有:陵堂陵墓、陈列室、管理所、通道、照明、塑像、浮雕、大门、围墙等,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陵堂陵墓、大门、通道、照明的预算为147,028元。陈列室、管理所、塑像、浮雕、围墙等项由通化市设计,省逐年投资修建,整个设计都是古典式的。陵园建设工程从1954年7月开始,

16、9月1日,陵堂陵墓和大门工程正式开工。1955年5月9日,经吉林省(1954年6月,国务院撤销辽东省,通化市划入吉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1955年1月,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批复核准全部工程费用为197,341元(围墙、绿化、道路三项未计在内)。靖宇陵园建设工程,得到党和国家及原中共辽东省委、省政府、吉林省委、省人委的重视和支持。施工中,通化地市党政机关、驻军和各界人士倾力支援,共有85,670人次参加劳动,拆土13,310立方米,平地面积20,000平方米。历时三年零两个月,克服了诸多困难,于1957年9月胜利竣工。陵园占地2万平方米,陵堂陵墓及4个陈列室均为民族式古典琉璃瓦建筑,红窗碧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将军身首合一1957年8月20日,安葬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彦率工作人员乘汽车赴靖宇县起运将军遗骨。靖宇县有关领导及各界群众代表在将军墓前举行了隆重的起灵仪式,墓前桌上摆放着整猪、整羊及瓜果等供品,足显靖宇县民众对将军的崇敬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