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6517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高一历史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历史: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文科生全做。理科生做前16道。)1、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

2、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A、 B、 C、 D、4、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中共八大的召开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6、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

3、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 (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7、下图是我国1955年印制的粮票、布票和油票,当时实行凭票购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投机商人哄抬物价,市场不稳 B、“一五”计划的实施,使城镇人口猛增 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生产下降 D、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资缺乏 8、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9、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总路线的根本目的是 ( )A、巩

4、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工业化,发展生产力C、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 D、防止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10、19531956年我国对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D、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1、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反映的是我国( ) A、1949年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1958年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实现“一大二公”1

5、2、1949年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到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了48%。这说明( ) A、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得到合理调整13、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4、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

6、贸易,停办了食堂,实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化问题 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 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15、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16、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17、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

7、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图示时间为1954年12月18、(2010海南卷,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0、建国初期国营

8、经济建立的作用是( ) 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 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A、 B、 C、 D、21、下列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整风运动 B、“反右倾”斗争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22、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产量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好、省是限制多、快的。好者,就是质量好;省者,就是少用钱

9、;多者,就是多办事;快者,也是多办事。这个口号本身就限制了它自己,因为有好省,既要质量好,又要少用钱,那个不切实际的多,不切实际的快,就不可能了。我们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合乎实际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观主义的多、快、好、省。”摘自1957年10月毛泽东的一次讲话材料二 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摘自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总路线的各个方面。如果不要求高速度,当然没有多快

10、好省的问题;那样,也就不需要鼓足干劲,也就无所谓力争上游了。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回答:(1)材料一强调什么问题?与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和方针是什么关系?(5分) (2)材料二强调什么问题?忽视了什么问题?(5分)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5分) (4)由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变化,具体分析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何局限。(5分) 请把选择题错题号写在下列横线上: 作业5参考答案:1-10 DACBA ABABD 1-20 CCBBD CDACA 21-22 CA23、(1)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八大”正

11、确路线的继续。(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现实条件和可能。(3)因果关系。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4)“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片面强调“多、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作业5参考答案:1-10 DACBA ABABD 1-20 CCBBD CDACA 21-22 CA23、(1)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八大”正确路线的继续。(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现实条件和可能。(3)因果关系。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4

1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片面强调“多、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作业5参考答案:1-10 DACBA ABABD 1-20 CCBBD CDACA 21-22 CA23、(1)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八大”正确路线的继续。(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现实条件和可能。(3)因果关系。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4)“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片面强调“多、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作业5参考答案:1-10 DACBA ABABD 1-20 CCBBD CDACA 21-22 CA23、(1)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八大”正确路线的继续。(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现实条件和可能。(3)因果关系。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4)“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片面强调“多、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