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5945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的金融改革是如何导致金融失控的【摘 要】 俄罗斯革采取激进金融改革,仓促盲目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宽松的市场准入增加银行体系不稳定性,长期严重不平衡的财政收支让偏重于国债的金融市场更显脆弱,过快的金融开放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使得自由流动的资本大量外逃,吸收的外资相当有限,资本账户开放让外国投机资金充斥金融市场,金融失控导致金融丧失对经济的支持,金融资源大都集中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机活动,切断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1/view-13010780.htm【关键词】 宽松市场准入 偏重国债的金融市场 金融开放过快 金融失控1.宽松的市场准入增加银行体系不稳定

2、性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在激进转轨思想指导下,出于对市场化的简单理解和激进转轨的渴求,俄罗斯银行业迅速开放,银行市场准入门槛要求很低。俄罗斯银行市场准入很快实现自由化,银行经营活动也很少受限制,银行迅速发展。俄罗斯银行迅猛增加,在1988-1995年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大约2500家独立的银行。而美国1000家银行的建立大约花费了80年。俄罗斯平均每100万公民就有一家银行,超过了英国和日本,略逊于德国和美国。但俄罗斯仓促成立的银行规模不一,良莠不齐,转轨初期的俄罗斯银行经历了急剧膨胀到迅速收缩的过程。1993年底,俄罗斯共有1325家小型金融机构和336家大中型金融机构,但只有百来家符合国

3、际标准。1996年,俄罗斯资产在500万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大约有60%,有的小银行甚至只为一家企业服务。俄罗斯全国银行资本总额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一家大银行的资本金多。2003年,俄罗斯银行资产总额仅相当于花旗银行资产的10%。银行总资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 35%,匈牙利是70%,波兰是50%,中国是72%,欧盟是280%。转轨时期商业银行数量猛增摊薄资本,导致信贷组织资本规模不大,大量经营不稳定的中小银行更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既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也影响其提供资金的服务。俄罗斯中小银行众多,1/4左右的银行资本不足50万美元,有的银行甚至只为一家企业提供贷款。1998年7月,俄罗斯前20家

4、最大商业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62.6%,而200家以外的1000多家银行居然总共只占10.3%。银行规模狭小,资本金不足,在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风雨飘摇。这种缺乏经济基础的政治性分割产物有很大局限性,数目众多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等都存在很大问题。分散的银行使得俄罗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限。俄罗斯银行机构分布不均,几乎全国的金融资源渡集中到莫斯科地区,影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1998年7月,1598家银行中有805家集中在中央经济区,占总数的50.4%,其中仅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就占了724家,占总数的45.3%。银行分支机构的分布也大体相似,外资银行的分布就更呈现向中

5、心城市集中的趋向。银行机构地区分布的严重不均严重制约着俄罗斯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银行发放的贷款也逐步集中到莫斯科地区。1995年对经济和居民的贷款莫斯科地区占的比重为5.3%,到1998年居然达到87.7%。俄罗斯金融机构数量增多,一方面,非国有金融成为市场化金融业运作的主导,为金融市场化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门槛偏低的市场准入下迅速增加的金融机构更有负面影响,加剧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2.偏重国债市场的证券市场增加金融市场风险性因为国家财政不平衡,需要大量融资,俄罗斯发行国债的成为资本市场主要投资品种,由于允许外国投资者大量投资国债,使得国债市场的稳定与外汇市场风险紧密相连,外汇市

6、场的波动极易传导到证券市场,增加俄罗斯证券市场的风险。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弥补预算赤字,是俄罗斯国家有价市场履行的一个重要职能。即使是在1997年进行市场重组的情况下,俄罗斯还能通过大幅度降低收益率,通过有价证券(主要是各国家短期债券和联邦债券)筹借资金,弥补当年联邦预算赤字的42%。1995年,国家由出售公债获得的收入为1600000亿卢布,占GDP比重为1.75%,弥2/3的补预算赤字。大量国债发行,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赤字,但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俄罗斯的国债发行存在发行规模过大、扩张速度过快,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1995年5月俄罗斯启动短期国债市场起,其国债规模就迅速膨胀。到199

7、8年6月底,俄罗斯内债余额达到4360亿卢布(约合700亿美元),大约占GDP的25%。国债中绝大多数是短期债券,偿还期3个月和6个月的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的比例达80%。规模大、结构不合理的国债增加了其债务风险。而且,俄罗斯国债收入主要不是用于可还本付息的生产建设性用途,几乎全是单纯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国债预算筹集的资金只有20%左右用于经济建设投资,这种非增殖性的国债使用导致国债的偿还缺乏保障,越来越多的国债被用来偿还旧债,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结果,导致俄罗斯国债举债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国债偿还风险。而且,俄罗斯不稳定的局势使得其国债筹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主权债务成本。上世纪9

8、0年代,国际金融环境并不是很宽松,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达国家的债务收益率为5%,发展中国家为10-15%,转轨国家为20%,而俄罗斯自发行短期国债以来,收益率竟然一度出现30-200%的状况。过高的收益率使得俄罗斯为发行国债支付了越来越高的债务成本。俄罗斯支付国家内债利息的预算支出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同时,俄罗斯金融制度的市场化安排并没有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尽管俄罗斯绝大多数企业都转变成了股份制企业,但由于股票市场不规范、风险比较高等原因,居民不愿投资股票,企业难于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只有将银行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包括许多商业银行在内的信贷组织并没有把贷款贷给企业,而

9、是从事回报更高的国债业务,增加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转轨时期俄罗斯储蓄本来就很低,资本来源本身就很是问题,加上金融体系丧失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使得实体经济更加“缺血”。1997年,俄罗斯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998年也只有9.4%,比1991年下降了76%。俄罗斯投资的大幅度极大影响了俄罗斯转轨时期资本形成,导致俄罗斯投资减少、经济产出严重下降,形成严重的经济危机。恶性的通货膨胀让不少投资者和居民对饱受通胀侵蚀的银行存款丧失信心,为了投资保值,抗击通货膨胀,大量资金被投向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品(尤其是国家信用担保且收益率颇高的国债)。不断涌入的资金增加了资本市场特别是国债

10、市场的不稳定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俄罗斯股票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很有限。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所获得的资金仅为银行贷款的1/5。事实上,俄罗斯新股票市场并没达到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目的,证券市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投资作用也比较小。在俄罗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筹集到的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长期不超过10%。能够在国外市场发行债券的也只是有限的几家大公司,俄罗斯证券市场还没有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为企业筹集资金的功能有限。3.过快的金融开放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由于俄罗斯没有掌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节奏,缺乏风险监控机制,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脆

11、弱性。进入俄罗斯的外资金融机构从事涉外业务导致外资银行外汇资产比重高达60%,远远高于俄罗斯银行国外资产平均30%的比重。外资银行在俄罗斯证券期货市场上非常活跃,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本土银行和金融公司。结果导致俄罗斯外资银行的风险与汇市场风险容易相互感染传染,增加风险。俄罗斯在宏观经济部稳定、财政部平衡、短期债务攀升的不利情况下加快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改革,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放大了资本流动的风险。从1995年开始,放开经常项目下的卢布兑换,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货币私有化和资本市场投资。随后,允许非居民进入国债市场,购买不超过10%的短期国债。1997年,俄罗斯国债市场进一步放开,当年非居民在国

12、债市场的份额达到30%,而股票市场非居民的份额更是高达65%。高国债收益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一片繁荣。但资本账户开放过快带来的外国投资者持有大量本国金融资产(大约30%的国债和60%的国债)使得俄罗斯金融市场很不稳定。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为了稳定卢布汇率,俄罗斯于1995年“内部可兑换”走向了有管理的“外汇走廊制”(规定卢布浮动空间)。由于“外汇走廊制”浮动空间不大,俄罗斯汇率相当稳定,与外资投资国债获得的高收益相比,外汇汇率波动的损失几乎忽略不计。结果,相当一部分资金从外汇市场转入到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国债市场,导致国债市场极易受到外汇市场的影响。外汇市场的风险波动与

13、国债市场的风险波动联结在一起,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固定汇率使得被预期大幅看低贬值的卢布面临国际资本随时撤走的风险,俄罗斯国债和卢布面临抛售压力,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加大。资本项目的盲目开放、卢布的自由兑换给外资大量购买和抛售证券、兑换成外汇将资金抽走创造了便利条件,一旦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就难以避免了。不够充裕的外汇储备难以应对过早开房资本项目带来的巨额资金流动,最终引起汇率大幅波动,俄本币卢布贬值,金融危机爆发。可见,在缺乏有效的市场干预手段时过早放开资本管制、外汇汇率,这是导致俄外汇市场危机的重要原因。俄罗斯资本帐户的开放还导致严重的资本外逃,减少了俄发展经济亟需的宝贵资金

14、。俄罗斯转轨初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极大地动摇投资者对本币卢布的信心,复杂多变不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使得俄罗斯出现严重的资本外逃。据俄罗斯内务部和最高检察院发表的文件,1992-1998年,俄罗斯资本外逃的规模为4000亿美元,俄罗斯联邦经济部估计为2300亿,俄罗斯中央银行估计为1300-1400亿。而最高的估计则高达4000亿美元。2001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国情咨文认为俄罗斯每年资本外逃超过200亿美元。开放资本账户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的目的却没有达到。截止到2002年,俄罗斯吸引的国外投资仅429.2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为203.51亿美元。与巨额的资本外逃相比,这

15、些国外投资是微不足道的。严重的资本外逃是俄罗斯金融自由化的其中一个重大代价。俄罗斯开放资本帐户可以说得不偿失。而正是资本帐户自由化进程的为资本外逃提供了条件。4.对俄罗斯金融开放的评价和展望俄罗斯在激进转轨的改革设计下,大力鼓励外国投资者新建独资银行、合资银行或参股国内银行、允许外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使得银行业开放度相当高。由于没有掌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节奏,对外资机构的管理也比较宽松,外资银行侧重于高收益的投机业务,外国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并被允许从事与本土银行相同业务,缺乏风险监控机制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最终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俄罗斯资本帐户的开放还导致严重的资本外逃,减

16、少了俄发展经济亟需的宝贵资金。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贡献很不足,银行体系动员的资源大量被投放于投机性强的证券交易和外汇业务,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持很小;偏重于国债的金融市场融资功能也没有很好发挥,追求高利润忽视风险的投机活动突出。出于解决国家预算赤字的俄罗斯国债市场畸形发展,金融机构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国债市场进行与实体经济脱节的投机性活动,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只有20%左右用于经济建设投资。到2001年,银行信贷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作用仍然极为有限,银行的贷款在企业资金中的比重很低。1998年工业贷款占企业资金的比重为15.4%、农业为4.8%、建筑业为7.9%、交通业为6.0%、通讯业为3.2%、贸易和公共饮食业为8.7%。企业总的借款资金中只有一半是银行的贷款,其他的50%来源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且,受贷款期限限制,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无法进行基本建设投资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俄罗斯金融失控导致国家控制社会金融资源的能力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急剧下降。政府创造和转移金融租金为国有部门融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