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5914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周考.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第二次周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A. 封国B. 谥号C. 爵号D. 职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姓氏来源说到了有起源于封国、谥号、职业三个类别,根据所学分封制的有关知识,应该能够知道周朝存在楚国这一诸侯国,所以据此可以推知,“楚”姓来源于楚国的“楚”,故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故

2、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孔子曾曰:“听讼,吾忧人也,但使无讼。”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A. 缘法而治B. 礼乐教化C. 无为而治D. 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与司马迁从不同角度阐述治国策略,孔子认为“听诉讼的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司马迁认为“礼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由此可知二者都推崇礼乐教化,B项正确。A项是法家思想,与材料强调礼乐教化不符,排除。无为而治是道家主张,与材料强调礼乐教化不符,排除C。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与材料强调礼乐教化不符,排除D。3.著

3、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B. 打击贵族势力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可知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说明所有的贵族都失去了管理人民和得到封地的权力,由此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选项符合题意。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属于郡县制推行的根本目的,A选

4、项排除。打击贵族势力与推行分封制无关,B选项排除。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郡县制的准确把握。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 交易时间不受限制B. 受到政府严格监管C. 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D. 起源于农村的“草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可知在东汉交易必须在制定的地点上进行,这说明政府对集市交易的监管比较严格,B选项符

5、合题意。交易时间不受到限制是在宋朝以后,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市”的设置在特定区域,C选项排除。“草市”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市的发展的准确把握。汉朝时期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市坊分开,指定地点进行交易。5.唐代诗人王维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诗中所反映的是A. 生产上的精耕细作B. 生活上的男耕女织C. 分配上的自给自足D. 政策上的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材料中“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等信息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特点, 故本题答案选B项;精耕细作是努力提高

6、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与题干无关,A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产品的分配,C不选;D项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结合所学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做出选择即可。6. 清代中叶,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行规以及有关营业的重要事件,铭刻碑记,以资信守。这反映出当时A.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雇佣关系,故B与题意不符;材

7、料“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信息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正常管理,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C项错误;材料“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可知当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7.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曾出过这样一道题:他,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江苏昆山县亭林镇人,反对君主专制,学风朴实,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此人是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计民生。根据材料“反对君主专制,学风朴实,主张解决

8、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李贽属于明朝人,主要反对孔子的权威,A选项排除。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B选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顾炎武思想主张的准确把握。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问,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出现,典型的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等。关于这些企业说法不正确的有A. 使用机器生产B. 使用雇佣工人C. 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D.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近代

9、企业,使用机器生产,A项正确;工厂中存在雇佣关系,B项正确;C项对应的是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本题答案选C。9.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 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

10、,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相关认识。根据关键信息“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带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据此,排除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关的ABD三项。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相关认识10.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A. B. C. D. 【答案】B【解

11、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B选项符合题意。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内容的国内外大事,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并非由维新派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创立的,A选项排除。民报创刊于1905年8月,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主要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选项排除。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并非维新派的报纸,D选项排除。11. 1919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

12、个工人的中国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 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工人补习学校D. 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关键在于注意时间:1920年,这时期AC两项内容还没有成为现实,而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剑桥中华民国

13、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毛泽东提出A. 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 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可知这一时期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之后,“偏僻山区”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选项符合题意。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A选项排除

1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C选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D选项排除。13.2015年1月19日新接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回复习近平贺电时表示:“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以下关于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 第一次合作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 第二次合作形成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 第二次合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合作形成是因为中日

15、民族矛盾的激化,C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A选项排除。第一次合作只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选项排除。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选项排除。14. 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 筹备建立新中国B.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C. 商讨颁布新宪法D.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代表对国旗、国徽、国歌、国名等问答题进行了充分地讨论,所以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相关史实。考点:中国的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