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1554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丰文一模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一模)丰台区初三毕业及统一练习语 文 试 卷一、基础运用(共 24 分)(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b) 谦逊(xn) 翘首(qio) 称心如意(chn)B剔除(t) 炫耀(xun) 脂肪(zh) 牵强附会(qin)C广袤(mo) 逃窜(cun) 逮捕(di) 断壁残垣(yun)D联袂(mi) 憎恶(zn) 妥帖(ti) 万籁俱寂(l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错落的灯笼、游弋的野鸭、静谧的垂柳,构成了什刹海傍

2、晚时分特有的景象。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竹子的自然属性拟人化,赋予其正直、虚心等品格。C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名家承前起后,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北京丰台园博园于 4 月 1 日重新开园,经过近半年的整修,面目焕然一新。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 , 国外同行在这方面拥有很多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2014 年 2 月,第 22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的索契召开。来自 88 个国家或地区的 5000 多名运动员 ,向 98 枚金牌发起冲击,用他们的激情,诠释着“更快、更

3、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A句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B句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句填“各行其是”C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句填“各行其是”D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它源于生活,是普通百姓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因而独具魅力。A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成为了中国剪纸的特点B中国剪纸形成了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的特点C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和质朴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剪纸的特点D使中国剪纸具有了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的特点5.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锣鼓巷 ,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 8 米,全长 786 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 740 多年的历史,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 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将其改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清时期成为大富大贵聚居之地,这里保留了大量形制各异、建筑考究的府邸、宅院,。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A B C D 6根据下面

5、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缤纷舞台呈现少儿戏曲盛宴 2013 年 12 月 1 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余名获奖选手,走上缤纷的舞台,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少儿戏曲盛宴。这次大赛异彩纷呈,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推动了“京剧进课堂”等工作不断深入,为戏曲艺术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为传承民族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民族艺术发展前景值得期待。A营造环境谋求民族艺术发展 B民族艺术促进校园文化发展C精彩大赛勾画民族艺术蓝图 D美丽校园大力推动京剧课堂7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

6、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开小花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在孩童的哭闹声里,你悄悄溜走;在少年的欢笑声里,你轻轻滑过;在青年远行的脚步声里,你默默流逝。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你无声无息地,藏进了父亲的白发,藏进了母亲的皱纹,藏进了双亲蹒跚的步履。你是个轮回的沙漏。终有一天,你也会让我们重复父母的过往 A选段开头运用对偶句,生动地描绘出老树、枯木迎来新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经过漫长等待后的惊喜之情。B选段中反复追问“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地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惋惜之情。C选段中用“藏进”一词把时间人格化,运用排比句,形象地写出随着时间

7、地悄然逝去,父母在渐渐老去的情状。D选段中把时间比作“轮回的沙漏”,形象地写出随着时光轮转,“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老去的事实,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感慨。(二)填空题(共 10 分)8古诗文默写(7 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1 分)(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的两句诗是:, 。(2 分)(3)小石潭记中既渲染了小石潭清冷气氛又含蓄抒发作者悲苦心境的句子是:, 。(2 分)(4)桃花源记中表现人们生活安适、和乐的句子是: , 。(2 分)9名著阅读(3 分)水浒传和西游记中人物绰号往往让读者过目难忘,这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有的以人物形体特征为绰号, 因为脸

8、上长了一大块青色胎记,所以名为“青面兽”;有的以人物品行为绰号,宋江因为 ,所以被唤作“及时雨”;有的以人物官职为绰号,孙悟空因为曾在天庭任御马监正堂管事一职,所以被称为“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0-13 题。伯牙善鼓琴【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邹忌

9、讽齐王纳谏(节选)【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皆以美于徐公 B. 能谤讥于市朝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每假

10、借于藏书之家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伯牙所念 念: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 13. 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 分)【甲】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 ,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听之人。 【乙】文中邹忌用 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 “ ”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得“ ”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三、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戏霸,完成第 14-

11、16 题。(共 15 分)戏霸刘建超老街戏园子不在繁华处,沿着老街往东,出丽景门,走上两里地,有一个桃园,桃园对面就是老街戏园子。去戏园子听戏,就成了老街人散心怡情的乐趣之一。老街人爱听戏,对在老街发生的梨园趣事,过去了多少年,老街人也能如数家珍。最让老街人津津乐道的是“戏霸”洛半城。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原是开乐器铺子的,半路出家去唱戏,进老街戏班子时已是二十多岁。开始他只是唱唱折子戏,后来就排全本的铡美案霸王别姬西厢记。洛半城既可以扮花脸唱他最拿手的包拯,也能唱卖马里悲愤颓唐的老生秦琼,还能变身西厢记里尖音假嗓的小

12、生张君瑞,更绝的是他竟能反串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街人把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洛半城称为“戏霸”。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年,从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就想把戏给留下来。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本,说话也不中听。同行是冤家不说,人家根本没把老街的小戏班子放在眼里,连个正儿八经的角儿都没有,别说不给,就是给了本子也怕被糟蹋了。洛半城也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

13、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霸道,太霸道了。“戏霸”洛半城在他最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再登台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传得最广的是,他看上了小师妹梨花白,而住在怡心胡同的梨花白却不知为何要终身不嫁,洛半城因情所困,便不再登台。老街人都感叹不已。洛半城不再登台唱戏,在老街八角楼旁开了一家小店,名叫半城水席园,门面不大,生意却是不闲。老街人怀旧,来此吃饭多半是看看洛半城,期盼洛半城能再出江湖。洛半城只是热情地招呼顾客,从不提唱戏之事。老街人就说,谁要是能让洛半城给唱一出戏,那真是得有天大的面子。岁月把“戏霸”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九月天,秋高气爽。半城水席园来了一桌客人,点的是最贵的菜,

14、喝的是最好的酒,五六个健壮的光头小伙子,扬言要见老板洛半城,非要洛半城出来唱上一段,否则就砸了店的招牌。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洛半城店里闹事的。洛半城不但有当年“戏霸”的声誉,为人处世也是极其厚道,每年都要出资奖励老街考上大学的孩子,70 岁以上的老街人来店里办寿宴一律免费,深得老街人赞誉。有人说,再闹就报警。报警,报吧。哥几个天天来这里吃饭,你就天天报,哥几个奉陪。明眼人知道,这是被街上的小混混给缠上了。老街人不怕别的,就怕难缠的小混混。别的事情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小混混要的是面子。正僵持着,忽然听到一声吆喝:圣旨到众人诧异,却见洛半城身着朝服,手持一方锦缎大步走来。他身后跟着个小厮,抱着一罐杜康贡酒。洛半城走到年轻人桌前,展开锦缎,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乃国泰民安,秋风送爽之日,朕闻众位爱卿在此雅聚,甚感欣慰。望众位爱卿爱国守法,体恤民情,共建和谐之城。特赐美酒一坛,佳肴免单。钦此。片刻的沉默,接着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个脸红脖子粗的年轻人也不好再说什么,接过酒坛,抱拳说,哥几个服了。走人。店里安静下来,洛半城坐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的怡心胡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