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915453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 试卷第I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2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了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2、A种植五谷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4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专制皇权逐渐得到加强5“史实”

3、“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6.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7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太湖洞庭

4、山区“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南宋时期该地区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 B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

5、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10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C张之洞思想观念落后于同时代的国人D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

6、这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12. 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西服,旗袍流行而农村仍以粗布大衫为主;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而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在大城市里,妇女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而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仍是“三寸金莲”。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13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

7、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1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15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 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

8、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16据统计,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292上升到1957 年的321。由此可知A沿海工业仍占居主导地位 B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C工业“大跃进”局面己形成 D“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17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

9、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18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19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

10、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了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20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 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21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

11、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方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 B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C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22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23华沙条约序言:“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的和平。”这说明华约成立的旨在A防止军国主义

12、复辟 B维护欧洲的和平C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D打败德国法西斯24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25、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了英国A为应对经济危机持续影响采取措施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

13、理职能26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27、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

14、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8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9、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30、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