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14885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3.3.1 对采暖热负荷和生活热水负荷分别计算后,应选两者中较大的负荷确定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应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共同负担。3.3.2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是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建筑物耗热量。建筑物耗热量、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H = QHT + QINF -QIH式中 QH建筑物耗热量,W; QHT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 QINF空气渗透耗热量,W; QIH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包括照明、电器、炊事和人体散热等

2、),W。2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HT=(ti-te)(KF)式中 QHT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 ti室内空气计算温度,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范围的低限选取,;te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各个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参照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行业标准选取;K各个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F各个围护结构的面积,。3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INF=(ti-te)(CpNV)式中 QINF空气渗透耗热量,W; Cp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 空气密度,取te条件下的值,kg/; N换气次数,次/h;V 换气体积,m/次。3.3

3、.3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负担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建筑物采暖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计算。2 在标准规定可不设置集中采暖的地区或建筑,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室内空气计算温度。3.4.2 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太阳能集热器宜朝向正南,或南偏东、偏西30的朝向范围内设置;安装倾角宜选择在当地纬度-10+20的范围内;当受实际条件限制时,应按附录A进行面积补偿,合理增加集热器面积,并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2放置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冬至日集热器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应不少于4h。前

4、、后排集热器之间应留有安装、维护操作的足够间距,排列应整齐有序。3 某一时刻太阳能集热器不被前方障碍物遮挡阳光的日照间距应按下式计算:D=Hcothcos0式中D日照间距,m;H前方障碍物的高度,m;h计算时刻的太阳高度角,;0计算时刻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与集热器表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太阳能集热器不得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3.4.3确定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AC=86400QH f/JTcd(1-L)式中Ac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QH建筑物耗热量,W;JT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平均日太阳辐照量,J/(*d)f太阳能保证率,

5、%,按附录B选取;cd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按附录C方法计算。2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AIN=AC*(1-UL*AC/U hx*Ahx)AIN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AC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UL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测试的出;U hx换热器传热系数,W/(*),查产品样本得出;Ahx间接系统换热器换热面积,按附录E方法计算。3.4.4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和推荐的参数计算。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GS=gA式中GS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m/h;g太阳能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量,m/(h*);A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面积,。2太阳能

6、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量应根据太阳能集热器生产企业给出的数值确定。在没有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参数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系统,宜按表3.4.4给出的范围取值。系统类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量M/(h*)3.4.6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防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冬季室外环境温度可能低于0的地区,应进行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防冻设计。2太阳能集热系统可采用的防冻措施宜根据集热系统类型、使用地区参照表3.4.6选择。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防冻措施应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工作。3.5蓄热系统设计3.5.1 太阳能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 应根据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系统性能、系统投资,供热采暖负荷和太阳能保证率进行技术经济分

7、析,选取适宜的蓄热系统。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蓄热方式,应根据蓄热系统形式、投资规模和当地的地质、水文、土壤条件及使用要求按表3.5.1进行选择。3 短期蓄热液体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宜用于单体建筑的供暖;季节蓄热液体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宜用于较大建筑面积的区域供暖。4 蓄热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3.6控制系统设计3.6.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的功能应包括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安全防护控制、集热系统和辅助热源设备的工作切换控制。太阳能集热系统安全防护控制的功能应包括防冻保护和防过热保护。2 控制方

8、式应简便、可靠、利于操作;相应设置的电磁阀、温度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泄水阀、自动排气阀、止回阀、安全阀等控制元件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3 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5。3.6.2系统运行和设备工作切换的自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温差循环运行控制。2 变流量运行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设太阳辐照感应传感器(如光伏电池板等)或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应根据太阳辐照条件或温差变化控制变频泵改变系统流量,实现优化运行。3 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热源加热设备的相互工作切换宜采用定温控制。应在贮热装置内的供热介质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当介质温度低于“设计

9、供热温度”时,应通过控制器启动辅助热源加热设备工作,当介质温度高于“设计供热温度”时,辅助热源加热设备应停止工作。3.6.3 系统安全和防护的自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使用排空和排回防冻措施的直接和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定温控制,当太阳能集热系统出口水温低于设定的防冻执行温度时,通过控制器启闭相关阀门完全排空集热系统中的水或将水排回贮水箱。2 使用循环防冻措施的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定温控制。当太阳能集热系统出口水温低于设定的防冻执行温度时,通过控制器启动循环泵进行防冻循环。3 水箱防过热温度传感器应设置在贮热水箱顶部,防过热执行温度应设定在80以内;系统防过热温度传感器应设置在集热

10、系统出口,防过热执行温度的设定范围应与系统的运行工况和部件的耐热能力相匹配。4 为防止因系统过热而设置的安全阀应安装在泄压时排出的高温蒸汽和水不会危及周围人员的安全位置上,并应配备相应的措施;其设定的开启压力,应与系统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和蒸汽压力相一致。3.8热水系统设计3.8.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热水系统的供热水范围,应根据所在地区气候、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功能,综合业主要求、投资规模、安装等条件确定,并应保证系统在非采暖季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过热现象。3.8.2 热水系统设计3.8.1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热水系统的供热水范围,应根据所在地气候、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功能,综合业主要求、投资规模、安装等条件确定,并应保证系统在非采暖季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过热现象。3.9 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设计选型3.9.1 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所使用的常规能源种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3.92 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选择原则和设备的综合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3.9.3 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设计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