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791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教学“无例畅想创造”法的尝试所谓“无例畅想创造”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范例来演示。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情景,引导孩子自己去感知联系实际畅想汇涌激情表达(创造)。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出色地完成整个教学环节,我认为需要做到三点。 首先,美术教师对教学情景的设置是“无例畅想创造”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以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一课为例。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情境设计把学生思维引入海底。同学们,让我们像小鱼儿游水一样游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吗?轻唱(放音乐激发学生情趣):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小鱼儿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了吗?今天的天气这么好,让我们一起到小鱼的家里去做客好吗?那么,大家

2、要听老师的指挥:闭上眼睛。(此时,播放反映鱼类嬉戏的乐曲,口中轻柔地叙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景)我们来到了大海边,阳光暖暖的,灿灿的,海水蓝蓝的,清清的,我们大家轻悠悠地潜入大海,在那摇曳的水草中,在那伸展着触角的珊瑚丛里,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形态各异的鱼,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色彩斑斓的鱼,有的像花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蝴蝶,还有的像彩带呀,大家找一找我们自己在哪里?睁大眼睛仔细找。此时,打开设计的课件,放映水底千姿百态的鱼类的活动,让学生睁开眼睛,将刚才的形象思维与真实生活接轨。现实生活与真实的情景是学生形象积累的源泉,也是他们放飞想象的牵线。其次,“无例畅想创造”教学法要求美

3、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用心灵与大自然交流,让绘画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及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四年级上册美丽的画盘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收集到的令人感动、能拨动孩子幼小心灵之弦的情景、人物等照片来设置情境,渲染孩子的情绪:年老而慈祥的奶奶帮上学的小孙孙背上书包,眼中流露出温和、怜爱的眼神的一刹那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连成一片,小小的船儿宁静悠闲地飘荡着,浅黄色的沙滩上躺着美丽的贝壳、鹅卵石山峰林立,云雾缭绕,一条小径蜿蜒曲折,消逝远去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生活里也有这样动人的场面,可是在我们无法把它们拍摄下来时,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把它们留住?在与同学们的

4、交流中,导出和大家一起把这些美好的记忆绘制成装饰挂盘,挂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之后,再让他们互相传递自己的成果,互相感受别人所表达出来的场面和心境。创作之后的作品共赏,让他们形成潜在的意识:别人的作品、范画、例作,主要是用来欣赏、学习的。从而杜绝了很多同学的仿画现象。最后,“无例畅想创造”教学法,还需要对学生多进行人、景、物等形象的审美能力的锻炼,以及形象的认识、积累。这除了通过对人、景、实物的直接接触、写生外,仍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 如实物活动照片、动态幻灯片的运用。“无例畅想创造”教学法的目的是: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双巧手,让他们自己去描绘未来;给学生一颗敏锐而又开阔的心,最终是为了让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舒展个性,创造自我,进而帮助学生培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者单位: 山东省荣成市第26中学)(责任编辑: 朱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