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788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潍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 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

2、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Ga 70 As 75 Ce 14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工业上用2-乙基蒽醌经氢化、氧化、萃取等化学变化过程制得双氧水B. 低温下甲醇与水蒸气催化制氢,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D. 用CO2合成可降解塑

3、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从化学视角关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用化学原理分析解释之。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详解】A项:2-乙基蒽醌制双氧水过程中,氢化、氧化是化学变化,而萃取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B项:甲醇与水蒸气制氢气,氢元素化合价必有变化,故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C项:硫酸亚铁有还原性,可除去氧气,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C项正确;D项: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塑料,聚碳酸酯可降解为CO2,从而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项正确。本题选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B. 植物油和动物

4、油都能发生皂化反应C.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直馏汽油D.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变浑浊,再加蒸馏水,振荡无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甘氨酸有两性(含羧基和氨基),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直馏汽油是多种饱和烃的混合物,在重金属盐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变性。【详解】A项:甘氨酸溶于过量盐酸生成HOOCCH2NH3+,在电场作用下该阳离子向阴极移动,A项正确;B项: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都能发生皂化反应(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得肥皂和甘油,B项正确;C项:石油分馏得到的直馏汽油仍是多种饱和烃的混合物,它和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

5、;D项:鸡蛋清溶液中蛋白质在重金属盐CuSO4作用下变性,生成的变性蛋白质不能重新溶解于蒸馏水,D项正确。本题选C。3.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加热装置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B. 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 用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D. 用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高锰酸钾固体受热会分解;二氧化硫使品红等有机物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用酸碱指示剂分别检验。【详解】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

6、会分解,故装置I不能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A项错误;B项:装置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C项:装置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D项:装置中,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氨气,D项正确。本题选D。【点睛】装置III中,可将铁和稀硫酸置于左边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置于右边试管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将装置内空气排出,反应一段时间后

7、夹紧止水夹,生成的氢气会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从而制得氢氧化亚铁沉淀。4.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甲是W、X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乙是Y元素的单质。在工业生产中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ZB. 戊与丁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Y与Z形成的所有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D. X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B【解析】【分析】据原子序数增大的要求,由Y、Z原子结构特征可知分别是氧、钠(

8、或钾)元素;又由甲的组成和性质可知其为NH3,则W、X分别是氢、氮元素;Y元素的单质乙通常为O2;最后由转化关系得丙、丁、戊分别是NO、H2O、NO2。【详解】前20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是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元素有锂、钠、钾,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为氧(O)、Z为钠(Na)或钾(K)。简单化合物甲的水溶液呈碱性,甲只能是氨(NH3),则W、X元素分别是氢(H)、氮(N)。Y元素的单质乙通常是O2。据物质转化关系图,丙、丁、戊分别是NO、H2O、NO2。A项:据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得原子半径HONNa(或K),A项错误;B项:戊

9、与丁反应3NO2+H2O2HNO3+NO中,NO2得电子生成NO,NO2是氧化剂,2NO2失电子生成HNO3,2NO2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正确;C项:Y与Z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K2O等,其中Na2O2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项错误;D项:X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NO3、HNO2,其中HNO3为强酸,HNO2属于弱酸,D项错误。本题选B。5.有机化合物甲与乙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与乙生成丙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 乙的一氯代物有2种D. 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CH318OH【答案】D【解析】【分

10、析】比较甲、乙、丙的结构,分析其中化学键的变化,可知:反应“甲+乙丙”属于加成反应。【详解】A项:甲分子中两个碳碳双键间隔一个碳碳单键,类似1,3-丁二烯。乙分子中碳碳双键断其中一根键,与甲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丙,A项错误;B项:甲分子中有一个亚甲基(CH2),它与直接相连的两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B项错误;C项:乙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18OCH3,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C项错误;D项: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断裂,生成和CH318OH,D项正确。本题选D。6.新型锌碘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

11、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电流从石墨电极流向锌电极B.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3I2eI3C. 若将阳离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正负极也随之改变D. 放电时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锌碘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放电时锌较活泼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充电过程是放电过程的逆过程,故电极反应、总反应等,都与放电过程相反。【详解】A项,图中电极材料为锌和石墨,放电时锌较活泼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石墨,电流从石墨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锌电极,A项正确;B项,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

12、相反,锌为阴极,电极反应为Zn2+2e-Zn;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为3I2eI3,B项正确;C项,将阳离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正负极均不变,C项错误;D项,放电时左侧正极反应为I3+2e3I,反应中离子总数增加,则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D项正确。本题选C。【点睛】充电时,应将锌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将石墨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7.常温时,向20 mL 0.1molL-1 的 CH3CH2COOH 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与滴加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 c(CH3CH2COO) dbaC. c 点溶液中

13、cCH3CH2COOHcCH3CH2COO=104D. d 点溶液中c(Na+) +c(OH) =c(H+) +c(CH3CH2COO) +c(CH3CH2COOH)【答案】C【解析】【分析】从酸碱滴定曲线入手,分析加入不同体积NaOH溶液时溶质的成分,据溶液酸碱性判断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的主次,以及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等。【详解】A项:a 点加入10m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溶质CH3CH2COOH、CH3CH2COONa各0.001mol。因pHc(Na+),A项错误;B项:NaOH溶液加入前,CH3CH2COOH微弱电离出的H+抑制水电离;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C

14、H3CH2COOH溶液浓度减小,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恰好中和时,生成的CH3CH2COO水解,使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之后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NaOH完全电离生成的OH-抑制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又逐渐减小。故水的电离程度:cbad,B项错误;C项:据图,加入NaOH溶液前,0.1molL-1CH3CH2COOH溶液pH3,则溶液中c(CH3CH2COO)c(H+)103molL-1,c(CH3CH2COOH)0.1molL-1103molL-10.1molL-1,常温时CH3CH2COOH电离常数Ka105,CH3CH2COO-水解常数KhKw/Ka109。c点加入20mL

15、NaOH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得CH3CH2COONa溶液(pH=9),溶液中有水解平衡CH3CH2COO+H2OCH3CH2COOH+OH-,将Kh109、c(OH-)105molL-1代入Kh表达式,得cCH3CH2COOHcCH3CH2COO-=10-4,C项正确;D项:d 点加入30m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溶质为0.002molCH3CH2COONa、0.001molNaOH。电荷守恒c(Na+) +c(H+) = c(OH)+c(CH3CH2COO),物料守恒2c(Na+) =3c(CH3CH2COO)+3c(CH3CH2COOH),两式相减得c(Na+) c(H+) = 2c(CH3CH2COO)+3c(CH3CH2COOH)c(OH),进而有c(Na+) +c(OH) =c(H+) +2c(CH3CH2COO) +3c(CH3C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