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4770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咸阳百灵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阳百灵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题号171819202122232425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

2、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改变

3、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

4、现民族振兴12、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14、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1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

5、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1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A B C D17北宋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主要偏重于理财。下列措施与理财相关的是:( ) 青苗法 募役法 保甲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8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B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19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 为资产阶级夺取

6、了教会的土地财产B.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C. 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D.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加强20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不正确的是()A“因信称义 B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C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D国家权力并非神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21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 )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彻底消除了马木鲁克的势力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实行包税制A. B. C. D.22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后,埃及面临的主要形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机依然存在 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不断高涨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 马木路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

7、计民生A B C D23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 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强国A B C D2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25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改革后广大

8、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D.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

9、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8分) 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8分) (3)材料三“王制遂灭,新制确立”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你如何评价?( 4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

10、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

11、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4分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1分 )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

12、,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8分 )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 8分 )(3)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