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4757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 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D. 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得到的分散系,“霾”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得到的分散系,二者的分散质微粒不同,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灭污染,B错误;C、硅胶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

2、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正确;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D正确。答案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后能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所有烷烃中均有碳碳单键C.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其分子式相同,分子量相同;但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是同系物【答案】C【解析】分析:A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分子中可能为烃类物质,有可能含有氧元素;B甲烷中只有1个碳原子,不存在碳碳单键;C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物质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乙醇

3、与甲酸;D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必须相似,否则一定不属于同系物。详解:A燃烧后能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其分子中可能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有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B并不是所有烷烃分子中都含有碳碳键,如甲烷分子中只有1个C原子,不存在碳碳单键,B错误;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如果结构不相似,一定不属于同系物,如环丁烷与乙烯相差2个CH2原子团,但是二者结构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C。3. 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CO(NH2)2、NH4CNO B. 白磷、红磷C. H、H D. CH3CH2CH2CH3、【答案】A【解析】分析:分子式

4、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合物质的组成解答。详解:A、CO(NH2)2、NH4CNO的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白磷、红磷均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H12、H13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错误;D、CH3CH2CH2CH3、的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二者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A。4.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原子半径:XYZ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答案】D

5、【解析】分析: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A族元素,Z为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S,Y是Na,Z是F。则A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A错误;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SF,B错误;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Na+,C错误;D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D正确。

6、答案选D。5. 下列变化过程中,无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是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 NaCl晶体熔化C. 干冰升华 D. HCl溶于水【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键和生成,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会发生化学键的断键,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特点解答。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存在化学键的断键和新化学键的生成,A不符合;B、NaCl晶体熔化电离出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B不符合;C、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变,C符合题意;D、HCl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共价键被破坏,D不符合,答案选C。6. 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

7、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 CO(g)+H2O(g)CO2(g)+H2(g)H0【答案】A【解析】从图像1可知,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A项正确;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项错误;因S(s)S(g),要吸收热量,故H1H2,C项错误;由图4可以看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表现为放热,H10,D项错误。7.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锌

8、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在锌锰干电池中,正极是碳棒,该极上二氧化锰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电极质量不会减少,A项错误;B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的一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能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B项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做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被氧化,C项正确;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硅,不是二氧化硅,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干电池的工作原理。8. 为将反应2Al+6H+2Al3+

9、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形成原电池,并且铝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非氧化性稀酸,据此判断。详解:A为原电池,铝为负极,但总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A不符合;B为原电池,铝的金属性强于铜,铝为负极,总反应为2Al+6H+2Al3+3H2,B符合;C为原电池,但硝酸是氧化性酸,则总反应为Al+4H+NO3-Al3+NO+2H2O,C不符合;D装置中有外接电源,为电解池,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总反应,

10、注意判断装置及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明确正负极及电池总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选项C是易错点。9.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C(g)+D(g),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v正(C)=v逆(D) v正(B)=2v逆(C)A. B. C. D. 只有【答案】A【解析】该反应是个体积不变的反应,不是平衡状态的标志。由于总的质量随着A的改变而改变,V不变,密度是平衡状态的标志。都是平衡状态的标志。10. 下列对相应有机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甲烷:天然气

11、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苯:平面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淀粉:属于糖类物质,遇碘元素变蓝色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遇浓硝酸显黄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苯空间构型为平面正六边形,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错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可以水解,故错误;淀粉属于多糖,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但不是碘元素,故错误

12、;蛋白质颜色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因此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正确;故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知识。11. 下列反应中,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是A. B. C.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D. CH4+Cl2CH3Cl+HCl【答案】B【解析】A苯中的H与硝基取代,为取代反应;B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乙醇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显然只有B中反应类型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有机

13、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2.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C4H4,其二氯代物有两种B. 苯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存在CC和C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D. 环辛四烯跟苯的结构很像,不能使溴水褪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正四面体烷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4个C原子、4个H原子,故分子式为C4H4,正四面体烷中只有1种H原子,任意2个H原子位置相同,故其二氯代物有1种,故A错误;B苯为

14、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不存在C-C和C=C,苯中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特殊的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B错误;C乙烯基乙烯的分子式为C4H4,乙炔与乙烯基乙炔的最简式相同为CH,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耗氧量相同,故C正确;D环辛四烯中存在C=C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C。考点:以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等。13.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为A. 4v(NH3)=5v(O2) B. 5v(O2)

15、=6v(H2O)C. 2v(NH3)=3v(H2O) D. 4v(O2)=5v(NO)【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详解: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根据方程式4NH3(g)+5O2(g)4NO(g)+6H2O(g)可知v(NH3):v(O2):v(NO):v(H2O)4:5:4:6,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选D。14.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用的简便方法是A.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乙烯能和溴水加成,能和酸性高锰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