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4708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文综下的地理高考考纲篇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的核心,其能力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方面,它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而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而每一考核目标又有着三个不层次和水平的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1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

2、、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文字资料、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它包括地理分布图(政区图、地形图)、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模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等类型。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而近年来,试卷中地理信息的呈现往往是以文、图、表等组合而成的信息居多,如何全面、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解答地理试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只有在全面、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才能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比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第14题,试题将主题设定在“石油问题”上,第1

3、题通过某地地层示意图,要求考生对能钻探到的物质进行判别,而这关键就在于考生是否理解试题的要求,明白考查的意思,该题无非就是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水、油、气所存在的密度差异而出现的分布差异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第2题则考查了从波斯湾到我国沿海这一航线上的相关问题,要求考生首先能明确这一航线的具体路径,然后能够准确地获取题目中“6月下旬”这一关键信息,对该航线上此季节的洋流流向,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影关系,及气候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该题的能力要求明显高于本组题的另外三题。而第3题考查考生对我国重大工程西气东输的了解与掌握。第4题属政治与地理间的综合,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对世界石油价格暴涨的主

4、要原因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2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充分获取试题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甚至去伪存真的筛选整理与提炼。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信息链,以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比如在解读地理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对象;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关系或变化趋势,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如03年卷中的第79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我

5、国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的解读,分析我国能源相关问题;又如05年卷中的第1012题,同样要求考生对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的解读,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而这类试题的解答关键在于考生能否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一些绝对数据、相对数据,去正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关系或变化趋势。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项要求是对第二项要求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目前的“综合能力”考试的特征而设,这既包括学科内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还包括政、史、地三科间跨学科的综合。对于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要求考生能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旨在

6、考生能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信息意义的提升,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比如03年卷中40题的第2小题,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一重大问题的分析探究,要求考生通过对试题所提供的“要求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等信息的解读,最终形成6月份(夏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渡海作战这一综合性的理性认识,才能为第2小题的正确解答提供一个基础条件。(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即指考生通过对信息的解读和接受,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

7、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受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能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又在于检测考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关系所谓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就是试题的呈现方式与试题的考核重点。试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按题型划分,可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等;按所涉及的知识划分,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按学科之间的联系划分,可分为地理和政治、地理和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而试题的考核重点是指试题在课本知识中的依托以及试题的指向

8、性,试题需要回答什么,回答到什么程度,它决定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方向和范围。考生在明确试题的形式与内容之后,应当在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查找和甄选出恰当的知识;并且,所需查找和甄选的知识,因试题的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而有所不同。比如针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近年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折线图、理想大陆示意图等多种类型,考核重点主要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分异规律。所以只要把握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由山麓到山顶这三大分异规律的特征,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地建立正确的联系。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调动、应用知识只有和解读试题信息相联系,

9、才有认识意义,才能去说明问题。这个“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比如03年卷中40题的第2小题,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通过审题分析

10、,结合括号中的提示,可以得出该小题有着三层要求:一是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要求考生明确不同季节,风的强弱是有变化的;二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对不同季节气压的强弱分析,即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三是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它旨在考查考生能否真正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针对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分析思考。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来认识和说明问题,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试卷中所呈现的信息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所未曾见过的,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判断和筛选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是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

11、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而无论如何,能否对信息作出“准确”的处理,都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文科综合涉及到三个学科,无论是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史地三科的综合,作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事物来说,它们却不是以“分学科”的形式存在的,只不过不同学科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而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比如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们必须运用多种知识、多个维度、多种角度去分析、探讨它们。只有重视基础,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原有的平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到

12、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03年卷中的1015题,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的考查,它既有地理与政治的跨学科综合,又是地理学科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还是政治学科内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综合,高度体现了社会热点与知识的有机统一和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渗透。(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解决了审题环节并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准确联系之后,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阶段,体现在现在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主要是指从选择题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和非选择题中有效地组织答案的过程。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

13、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它的能力层次表现有三,一是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素进行完整的说明;二是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知识资源进行解说和阐释;三是能将多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理解、分析与阐释。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对地理事物的表述、描述和解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要实现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地理基础语汇,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恰当地选取地理基础语

14、汇。地理基础语汇就是地理学科的学科术语,主要指地理基础名词和短语、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而能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描述,这要求考生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从试题中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并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一些地理数据。比如03年卷中36题的第2小题,要求考生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原因,这就在于考查考生能否通过对地图的解读,依据10等温线的分布形态,把握住等温线与等高线、纬度的相关性分析,即影响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能否准确地把握。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对10等温线走向的描述不可能简单将其定为东西走向或是东北西南走向,只能将其分为

15、两段来进行描述,而造成两段的原因就在于影响因素的不同所致。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所谓本质,它的概念与“现象”的概念是相对应的,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是一个透过复杂现象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要求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地理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决定取舍,再通过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进

16、行简洁、明了的阐释。如05年卷中39题的第3小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考生首先应该明确火山喷发就是指炽热的岩浆沿裂隙上升喷出地表这么一种现象,其本质则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形式,而地球内能的释放是有规律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不论是板块生长边界,还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地球内能最容易从这些地壳的薄弱地带释放出来,而岩浆的上升喷发就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形式。所以只要把握住这一事物的本质,至于具体是哪座火山,这都不会影响到对该事物作出正确的阐释了。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所谓辩证地考察事物,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考察事物,不能只看到孤立的事物,也不能以绝对静态的观点认识事物。所谓历史地考察事物,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了时间的因素,也就是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规律性以及意义等。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