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14616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预习资料(无答案)(新版)沪科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

2、的。(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5)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1)选择参照物(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例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2)月亮升起来了。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汽车 公路上的树 飞快的行使月亮 地球 升起来了例2:平常说的“月穿云”、“云遮月”各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试一试、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它们在 ;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

3、参照物,另一个是 的。2、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前者选_为参照物,后者选_为参照物。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B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不能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C绝对不动的物体是存在的,否则人无法生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一只船顺水行驶,船上坐着的人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A船 B河水C岸边的树 D船上走动的另一个人5、关于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讨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4、C只有地球绕太阳转的说法是正确的D只有太阳绕地球转的说法是正确的6、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放糖的水变甜了 B 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C 铁生锈了 D 水结成冰7、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帆船、河岸 B 河岸、帆船C 青山、太阳 D 青山、划船人8.“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教学难点:测量长度的估测与刻度尺分度值的关系。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叫做测量单位。为了方便彼此的交流,人们建立

5、了统一的测量单位。在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3)换算关系:1)大单位换小单位(记住4个“3”: 1 nm=103m=106mm=109m=1012km)基本换算:1km m, 1m dm, 1dm cm,1cm mm, 1mm m, 1m= nm1km m dm cm mm m nm2)小单位换大单位基本换算1m km, 1dm m, 1cm dm,1mm cm, 1m mm, 1nm m;1nm m m

6、m cm dm m km。总结:单位的换算只能用乘号不可用除号。例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532nm=532nm106mm=5.32nm104mmB 532nm=532106=5.32104mmC532nm=532nm0.000001=0.000532mmD532nm=5320.000001mm=5.32104mm2.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为 ;除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外,时间还有哪些单位(符号)?说出时间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1年=12月; 1月=30日; 1日=24小时1h=60

7、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s1min=1/60h; 1s=1/60min; 1ms10-3s ;1s10-6s3、用刻度尺测长度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零刻度线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如直尺,皮尺)、线段的刻度的起始点。量程用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范围。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看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量程,并且要看零(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例 3、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8、 )例 4.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A、1.8厘米 B、1.85厘米C、7.85厘米D、7.8厘米例5.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25.82cm,25.8cm,25.81cm,25.92cm,25.820cm,25.83cm,则物理课本长度应记为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快与慢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

9、算,物理计算格式及单位的使用。生活例子:在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观众: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裁判: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总结: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长短问题:王宏同学用13秒跑100米,李三同学用25秒跑165米,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长短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s运动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1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时间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2)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

10、)速度公式: . v: s: t:4)变形公式: s= ; t= 。5)单位:基本单位: 、符号 或ms-1,读作: 。常用单位: 、符号 或kmh-1,读作: 。换算关系:1m/s= km/h;1km/h= m/s(换算的过程)算一算1)5m/s= km/h 2)15 m/s km/h3)72 km/h m/s 4)90 kmh m/s.2速度的应用例题:已知小明家距离学校600m远,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了200s,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已知:s600m t200s求:v解:vs/t=600m/200s = 3m/s答: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m/s。与数学计算有什么不同?例1:小张跑100

11、m用了17s,小李用25s跑了165米,他们谁跑得快些?小组交流:解答物理计算题时要注意些什么?例2:如图所示,一列长200的列车以72 km/h的速度通过一山洞共用了50s,问该山洞有多长? 55 6 5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图表t/s12345s/m246810物体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建立物体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图表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由 =s/t得 s = t ,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此时,与 s 、 t 无关,切记不能认为与 s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匀速直线

12、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等(不变)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不一定相等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 不同。物体在运动中,运动快慢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s/t。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

13、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易错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速度v保持不变,所以v与s和t无关。【辨析】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平均速度为,速度的平均为,二者数值上不一定相等。例如: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800米,前一半路程用了50秒,后一半路程用了40秒。则:汽车的平均速度,而速度的平均例3:一只小白兔从一棵大树下跑到230m以外的小河边,用了42s的时间,跑前半段路程用了19s的时间,则它在后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了解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人步行的速度为1.2m/s的物理意义?例4.某同学测定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