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606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摘要:在图像符号泛滥的今天,涂鸦符号作为视觉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创造者以其切身的体验去感知这个世界,把最纯粹最质朴的感受通过最原始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感性的符号背后却能给人理性的思考。本文重点在于从涂鸦符号的形式语言为出发点,研究其审美的特征。 关键词:涂鸦艺术符号视觉形态语言 涂鸦艺术是对现代形式主义的反叛,同时又是继60年代出现的“波普艺术”之后的又一大众文化。而涂鸦艺术重在体验大众文化,且创作者大多是劳动阶级的后代,他们出身于大众文化又激发灵感于这一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直接体验者和创造者。笔者重点从色彩、线条、图形和空间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 色彩 色彩

2、是第一视觉要素,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与其它表现元素相比,占有绝对的位置。尽管由于各地域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待颜色所代表的含义莫衷一是,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描绘也会因自己感受的不同形成各异的表现风格来,但是从常规上说,人们在具体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面对的是由各种颜料混合出来的色彩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颜色,所以重点不在于某一色彩对我们产生的心理效应而在来自于物理光的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色彩的解放来自于印象派的实践,从此色彩对于画家们的意义尤为重要,涂鸦艺术也受到其影响。 涂鸦艺术符号的色彩表现有其独特的一面,那就是向来不考虑色彩的调和关系,不用按照传统绘画所谓的“技巧”去揣摩物体的固有色,环境

3、色以及背景色等外在的因素,完全是创作者的个性独白,真情实感的流露。他们信任自己的直觉。从绘画的角度来说,直觉往往是创作灵性和情感表达中最具价值的源泉。有时候,他们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内容和效果都不是那么肯定,没有预知性,没有现实的参照物,但也包括听觉、味觉、触觉等的感官体验,最终使色彩获得独立性主观性表达。不过,涂鸦者对于色彩的搭配也有一种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很多设计光从颜色就能看出来设计师是否有过涂鸦的经历。一些高雅的设计师会更加倾向用素雅的色调对比,而涂鸦总是十分浓艳的,色彩对比强烈,随时随地传递一种年轻、愤怒、不羁、兴奋、浓烈的草根情怀,纯黑、玫瑰红、鲜橙、明黄、深蓝

4、是他们钟爱的颜色。 这种对色彩绝对自由发挥的作风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后现代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涂鸦符号的无理性表达把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涂鸦创作的人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理解来体现他们内心的色彩世界,用色彩表达了对他们多这个世界过多的关注。超现实的构思存在于创作者的脑海和心灵之中,并客观服务于人对当前社会和思潮的态度,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警策。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环境、生活、精神的善恶批判,一方面,探索人类未来更发达的文明,它揭示了人类的潜在意识,并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涂鸦艺术代表人物肯尼?沙尔夫(Kenny Scharf)用自己心中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俗艳、丰富

5、的视觉世界来,带着强烈的视觉刺激。他的作品汲取了超现实和卡通动画的特点,既不失儿童的天真,又包涵了更多对生命和空间的理解。他的作品里有墨绿色的眼睛长在耳朵里、牙齿长在双腿中的卡通形象,有金黄色的漂浮在半空中的椰子树,有红黄绿缠绕在一起的不明物体,有红发绿脸、人头树身、兽头树身交织在一起与有着人面孔的蓝色天使、零散的红蓝化学分子式、散布在周围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花花草草共同组合的同乐画面等等,都给观赏者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面貌。还有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火车上、高架桥上、废弃的工厂里、旧街道巷子里、公园的角落处等等,只要人的视线能捕捉到的场所,处处都充满了新奇的能让人立刻沸腾起来的涂鸦。(二)

6、线条线条是最原始的造型方法,在人类最早的原始岩画以及儿童的涂鸦行为中常常以线为表现手段。即使在孩子身上,线条也具有了一些共性的情感,比如:直线代表着单调而坚定的情感,曲线代表着变化、运动的思维,无节奏的波浪线或经常处于改变状态的线条,则是警觉性、弹性和敏捷的象征等等。人们用线来造型,用线来表达情感,对线的认识和运用有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线条是每一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象征,无论是“哈林式的线条”,还是“巴斯奎厄特式的线条”,都是他们思维方式的诉说,都是情感的表达。 哈林的画不做预先计划,不做草图,甚至是大型壁画。他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出口,为过往的路人“表演”了“偶发”情景的作画方

7、式。他说:“我多次将自己置于当众作画的情境之中,无论我想出什么符号都立刻被记录下来,并且立刻展现在公众面前,根本没有什么错误可言,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被擦掉。”在他的绘画中,连续性与线条的不间断的运动联系在一起,并随着对象自身的意识与幻想不停地伸展和扩散着,将外形的弯曲和皱折展开,以并线条的穿插和纠结来完善空间,整幅画面经常是在迷宫般的世界中各自用独特的造型独立又和谐的存在着,画面幽默,线条生动。在他很多作品中,无论构图有多么复杂,所有的动作都被压缩在一个没有深度的平面之中,于1981年到1986年之间的绘画作品中(图3),人与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域都充满了短线、折线和曲线等抽象的元素,“他们像是

8、支离破碎的文字在寻找丢失的语言。”巴斯奎厄特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但很早就在纽约Soho街区的墙上、地铁的车厢上创作。在他的作品中,用晦涩、稚拙却暗示着感情的线条表现了充满愤怒、疯狂的形象,繁杂、喧闹的混合空间。他的作品深深打上了非洲艺术和儿童艺术很深的烙印,他用较实的几何形刻画了比例失调的五官,突出的是恐怖的大嘴张开后露出的牙齿、深目、高颧骨的黑人特征,似乎在表达着抗议不满的情绪。我们可以从那些生涩的笔触当中,感受到画家那种直接、主观而不深思熟虑画上去的心情,虽然脱离了街头的那种效果,但他算是在画布上保持涂鸦精神的艺术家了。他曾经说自己的画面上没有一根线条是多余的,通过这些独特的线条和

9、符号,他表达对美国社会、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黑人文化的痴迷关注。 线条的魅力在于,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两根平行的线可能只是一个等号,而对于一个绘画者来说,它确是一个形象的概括,一种感情的暗示,一种形式的构成,一种运动的语言,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图形,更多的代表了作品之外的更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它的虚实、强弱、流畅、抑扬等等,传达的信息明确而肯定,易被人们理解、接受和进行想象,表达的感情真实、纯粹。涂鸦的线条注入了创作者更多的情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想象,所以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三)图形哈林的涂鸦符号已经成为一种视觉风暴,既有来自城市墙壁上那种动态和运动之中不受约束的能量,也有来

10、自纽约普通家庭的陈设中衍生出的生生不息的活力;哈林以此努力改变着城市景象,并以一种神秘参与姿态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一切,并还原了这一切。在他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混乱、残酷、血液和死亡等凭借历史遗留下来的、潜伏在社会潜意识中的象征物。哈林创造了一系列非常混乱的、痉挛般地聚集在一起的骚动的图像,潜伏的东西觉醒过来,它沉浸在狂乱、无理和变态的画面中,揭示了纽约城市存在的真谛。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婴儿是他的标志性的图形符号。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其他形象,如狂吠的狗、海豚、飞碟、孕妇、金字塔等等。在哈林类似儿童卡通的涂鸦作品中,令我们体味到的是一种简洁和生动,由爬行的婴儿和散射在他周围的光芒联

11、想起每个人必然经历的童年时光和科技的发展,影射出来的其实还是人类自己。他的作品既带有孩童的天真,也触及到成人的灵魂,诸如生与死的严肃话题,他谴责毒品、反对种族主义、对同性恋的恐惧和对爱滋病的警告等的外在社会压力。整体上说,他的作品风格是幽默中带有伤感的。有评论家这样评论哈林的幽默:“他将幽默运用于物体和人体的畸形之中。他的幽默是用来激活潜藏的能量和破除艺术上严重的故步自封。”(四)空间由字母组合而成的涂鸦符号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无限的空间里。把一组字母组合而成的图形看成一个式样,一个式样有三个、五个甚至更多的单位组成,那么这几个单位的轮廓线在互相接触或相互交叉的时候,有被遮断的迹象,但是由于轮廓线

12、没有改变方向,使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究竟哪个是覆盖者,哪个是被覆盖者,而单位之间由于部分的重合而获得深度,假如它们被频频遮断而变的更为复杂时,其空间的效果愈明显。此外,涂鸦符号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并能体会到空间的延续性。空间的感知表现在涂鸦符号技法上,而空间的延续性则体现在涂鸦作品意义中。哈林的艺术深受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通俗卡通形象的影响。远古的图腾,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不能不让人从哈林的涂鸦作品中感觉到一种远古的神秘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所交织在一起的忧虑感。这也正是从人类命运的暗喻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中所体现出来的涂鸦艺术符号的意义。 小结 本文通过对涂鸦艺术符号形态语言的分析,

13、是为了使它更好的运用到设计领域。色彩、线条、图形和空间等形态语言都可以作为设计师捕捉灵感寻求创新的源泉。对于设计师来讲,现在可供参考的素材太多,往往使作品丧失了自己的原创性和个性。而涂鸦的魅力正在于此,在不参照任何的现实素材中寻求灵魂的回归,这恰恰也是当下视觉文化时代审美走向泛化、无理性而缺少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北大工作室艺术史研究/北大工作室/艺术通史/东村艺术 2.哈林M.李星明,张跃铭,编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7,37-40. (作者单位: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本文为2010年度周口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阶段性成果 批准号zknuqn201022B) 责任编辑:刘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