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4569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复习 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农业区位复习二. 教学过程:(一)考情深度解读1. 考点分布 2. 命题趋向 (1)结合区域地理、高中系统地理的农业区位分析,考查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结合图像信息,要求考生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归纳、判断、推断国土整治的有关地理背景、原理、方法和可持续发展观。(3)分析、解决发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主干知识整合1.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2.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3.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2、问题例1、下图甲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是某地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 甲图示区域所属地形区为,乙图示区域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 在乙图中用虚线画出两河之间的分水岭的大致走向。3. 甲、乙两区域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但乙地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甲地区要大,其原因是什么?4. 甲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50%以上,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实现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请阐述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解析】主要考查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问题。首先根据甲乙两图所呈现的经纬度、河流、等高线

3、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甲处于黄土高原,乙处于南方低山丘陵区,甲乙两地都面临水土流失问题,成因有所不同,由于乙地河流中下游人口、城市密集以及I农业发达,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解答该题要求对黄土高原地区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区域特征比较熟悉。【答案】1. 黄土高原土壤贫瘠2. 作图略3. 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石质山地,土层较薄,一旦表层被侵蚀,石质裸露,恢复几无可能;江河下游多为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经济发达。4.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的小

4、流域综合治理,注重农业各部门内在联系,综合发展农、林、牧等;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答两条以上即可)。探究点二我国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规律及其治理例2、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图1)和不同年代气温、降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1. 该平原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约。2. 该平原最有可能是(在题后括号内填写所选选项的字母即可)()A. 银川平原B. 成都平原 C. 华北平原D. 江汉平原 3. 综述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4. 简述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将导致的后果。5. 为减缓该地区

5、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即风沙、旱涝及盐碱的形成与治理。根据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为夏秋季降水多,故7、8、9月地下潜水水位较高,由此可以推测该区可能为华北平原,由于该区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在不断地下降,从而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答案】1. 大气降水(雨水)10米2. C3. 自然原因: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径流量小(水源补给不足)。人为原因:需水量增大,水污染加重,地下水开采量加大。4. 引起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沿海地带会引起海水入

6、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5. 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依法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跨流域调水。探究点三我国商品农业基地建设问题1. 黑土的利用2. 沼泽的保护例3、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描述图中1月-20 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 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较,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3. 说明城市A的交通区位优势。4. 分析图中B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根据经纬度及河流水文特征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平原,等温线向南凸出,即向较低纬度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偏低,根据地形分布,判断与山地有关;松嫩平原发

7、展商品谷物农业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有其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人口密度方面分析;图中A城市为哈尔滨,从交通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河流、铁路、公路、航空方面分析;B河流为松花江,其水文特征,可从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方面分析。【答案】1. 图中20 等温线向南(或向低纬方向突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主要是受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影响。2. 有广阔的平原,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3. 城市A(哈尔滨)是松花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内河航运便利,又有京哈、滨洲、滨绥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同时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通往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线。4. B河流

8、(松花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于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于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故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沛,汇入的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规律技巧提炼通过三大平原的比较,认识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国土整治重点四、课标新题借鉴例4、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下图

9、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材料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随着我国人口的刚性增长和资源的刚性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艰巨。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改变我国粮食增长的方式,开辟我国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据了解,1978年至1996年间,良种、栽培技术、防灾减灾和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分别为33.8%、34.1%、14.2%和17. 9%,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材料三最近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亿吨)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2. 结合材料二,分析

10、回答:我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当地是如何治理低湿地的?航天育种大有潜力,试说明理由。3. 根据材料三,分析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 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2.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受气候冷湿,生长期短等因素制约。治理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把种子送上太空

11、可使种子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3. 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收购价格低,农业生产投入高、农业负担过高,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 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点评】该题以文字、图表材料呈现了我国的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状况,要求结合材料对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分布及发展进行分析。该题综合性较强,既要学会从图表材料中提取信息,又要整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模拟试

12、题】(答题时间:100分钟)A一、选择题1. 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 ( )A. 非洲刚果盆地 B.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C.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D. 西欧、南欧和美国东南部*2.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水利工程量大C. 单产量低、商品率低 D. 科技含量高*3. 下列国家的水稻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中国B. 日本 C. 泰国D. 印度4. 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购买农产品的农业地域类型B. 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

13、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5. 传统稻米产区最需改进的是 ( )A. 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B. 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C. 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园,农业产品商品率高*6. 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交通便利 B. 高温多雨 C. 科技先进 . 以中小型农场为主二、综合题*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 B C (2)A、B、C三地均为 气候区, 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3)本地区 稠密, 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2. 读图“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其中A为 带,B为 带,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