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4274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安庆高三化学二模模拟考试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1.化工生产上有广泛用途的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是以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 含Fe2+、Fe3+等杂质离子)为原料制备。工艺流程如下:注:氢氧化亚铁沉淀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沉淀的成分是Fe(OH)2和Fe (OH)3的混合物B. “”的操作步骤为:氧化和调节pH等分离和提纯过程C. “热解”产生的CO2对生成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有重要的作用D. “料液II”呈酸性【答案】B【解析】【分析】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含Fe2+、Fe3+等杂质离

2、子)加入硫酸溶解,由于氢氧化亚铁难以除去,则应加入氧化剂氧化Fe2+生成Fe3+,然后调节pH生成Fe (OH)3沉淀过滤除去,滤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镁、硫酸等,加入碳酸氢铵,可生成轻质碱式碳酸镁、二氧化碳,碳酸氢铵过量,则“料液”可呈碱性,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由题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絮状沉淀,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沉淀为Fe (OH)3,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除去铁元素,应进行氧化、调节pH,生成Fe (OH)3沉淀,B正确;C.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碱式碳酸镁,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C错误;D.“料液”呈碱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物质分离与提

3、纯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明确制备流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操作方法,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较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液态烃B. 尽管人体内不含消化纤维素的酶,但纤维素在人类食物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C. 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均可用通式Cm(H2O)n表示D. 淀粉的糊化作用和鸡蛋清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出现沉淀的现象均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生物柴油是利用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不是烃,A错误;B.人体消化道内不存在纤维素酶,

4、但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是人类食物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B正确;C.大部分糖类分子式符合Cm(H2O)n,有些糖类并不合乎其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C错误;D.淀粉的糊化作用是淀粉这种多糖水解的过程;鸡蛋清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出现沉淀是蛋白质发生盐析,是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2.5mL 16mol/L浓硫酸与足量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B. 5.8g熟石膏(2CaSO4 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5、C. 92.0g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8.0NAD. 标准状况下,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分子个数约为【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与锌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发生反应:Zn+H2SO4(稀)=ZnSO4+H2,n(H2SO4)=cV=16mol/L0.0125L=0.2mol,若完全发生第一个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若完全发生第二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因此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大于0.2NA,小于0.4NA,A错误;B.熟石膏(2CaSO4 H2O)相对分子质量是290,则

6、5.8g熟石膏的物质的量是n=5.8g290g/mol=0.02mol,由于每个熟石膏中含有1个结晶水,所以0.02mol该物质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B正确;C.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2,所以92.0g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这两种物质每种分子中都含有8个H原子,所以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8.0NA,C正确;D.甲醛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1L的物质的量为n(甲醛)=,1mol甲醛完全燃烧消耗1molO2,则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约为,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4.正四面体烷是一种可能存在的柏较图轻,I

7、UPAC名称为三环1. 1. 0. 0丁烷。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环丁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 碳碳键键角为10928D. 三环1.1. 0.0 丁烷生成1 mol 丁烷至少需要2mol H2【答案】A【解析】【分析】A.由结构可知,均含4个C、4个H;B.4个H的位置相同;C.4个C形成的结构与白磷结构相似;D.三环1.1.0.0丁烷生成1 mol 丁烷,H原子差6mol。【详解】A.由结构可知,正四面体烷分子式是C4H4,环丁二烯分子式也是C4H4,二者均含4个C、4个H,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正四面体烷类似一个正四面体,其

8、四个顶点为4个C,两两以碳碳单键连接,剩余的键每个C连接一个H原子,4个H的位置相同,是一种高度对称的物质,则二氯代物只有一种,B错误;C.4个C形成的结构与白磷结构相似,是正四面体结构,碳碳键键角为60,C错误;D.三环1.1.0.0丁烷分子式是C4H4到丁烷C4H10,1mol至少需要3mol H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知识,把握有机物的结构、不饱和度及物质结构简式的通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5.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族序数之和为10;Y的原子半径在

9、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的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 Y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酸C. X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D. 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与饱和NaCl溶液的反应要选用如上图装置【答案】D【解析】【分析】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与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与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该气体为乙炔,则W为C元素,Z为Ca元素;W、X、Z族序数之和为10,则X的族序数=10-4-2=4,位于A族,则X为Si元素;Y

10、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Y的原子序数大于Si,位于第三周期,为Cl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C元素,X为Si,Y为Cl,Z为Ca元素。A.单质Si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正确;B.Cl元素含有多种化合价,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酸,如次氯酸、氯酸、高氯酸等,B正确;C.Si为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没有游离态,C正确;D.碳化钙极易与水反应,不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能用图示装置制取乙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知识,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有

11、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6.太阳能电池是以表面涂有钌(Rii)基配合物的TiO2光敏染料的透明导电玻璃和镀Pt导电玻璃为极板。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电能由光能直接转化而来,不涉及化学能转化B. 电池工作的总反应为:RuII+I3-=RuIII+3I-C. 当太阳光照射光敏染料时,光敏染料所在电极的电势低于镀Pt导电玻璃电极D. 电池工作时,为持续供电,需要定期补充有关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电池中存在I3-与I-的转化,发生化学变化,即存在化学能的转化,A错误;B.Ru+I3-Ru+3I-反应中电荷不守恒,B错误;C.由图可

12、知,电子从光敏染料流向镀Pt导电玻璃电极,则光敏染料所在电极为负极,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为正极,所以光敏染料所在电极的电势低于镀Pt导电玻璃电极,C正确;D.由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可知,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3I-,后又被氧化为I3-,I3-和I-相互转化,反应的实质是光敏有机物在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所有化学物质都没有被损耗,不需要补充有关电解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7.298K时,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20. 00mL同浓度的甲酸溶液过程中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COOH溶液的Ka=l.010-4.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

13、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B. 图中a、b两点氷的电离程度:baC. 当加入10.00mL NaOH 溶液时,溶液中:c(HCOO-)c(H+)c(Na+)c(OH-)D. 当加入20.00mL NaOH溶液时,溶液pH8.0【答案】D【解析】【详解】A.用NaOH溶液滴定甲酸溶液,恰好发生反应产生HCOONa溶液,该盐是强碱弱酸盐,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试液误差较小,A错误;B.图中a为HCOONa、HCOOH按1:3关系混合得到的混合溶液;b为HCOONa、NaOH按1:3关系混合得到的混合溶液,由于甲酸是弱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小于等浓度的NaOH溶液,所以a、b两点氷的电离程

14、度:ab,B错误;C.当加入10.00mL NaOH 溶液时,溶液为等浓度的HCOONa、HCOOH的混合溶液,根据图示可知此时溶液的pHc(OH-),c(HCOO-)c(Na+),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因此c(Na+)c(H+),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COO-)c(Na+)c(H+)c(OH-),C错误;D.当加入20.00mL NaOH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产生HCOONa,该盐是强酸弱碱盐,H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HCOO-+H2OHCOOH+OH-,c(HCOO-)=0.0500mol/L,Kh=10-10,Kh=,所以c(OH-)=,所以溶液

15、的pH8,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二、选择题(一)必考题8.铝氢化钠(NaAlH4)是有机合成的一种重要还原剂。一般的制备方法是将AlC13溶于有机溶剂,再把所得溶液滴加到NaH粉末上,可制得铝氢化钠。实验要求和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铝氢化钠要在非水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下列装置制取少量铝氢化钠(含副产物处理)较为合理的是_。(2)对于原料A1C13的制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连接好装置后,应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为保证产物的纯净,应待D中_(填现象)再加热酒精灯。B装置中盛装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后B中产生的现象是_,选择饱和NaCl溶液的理由是_。C装置的作用是_;若无C装置,试预测实验后D中生成物除A1C13外可能还含有_。(填化学式)上述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答案】 (1). NaAlH4+2H2O=NaAlO2+4H2(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