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3122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玻璃可作木材防腐剂和阻燃剂B. “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物质升华的过程C. 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D. 黏土既是制水泥的原料又是制陶瓷的原料【答案】B【解析】A、水玻璃具有耐酸、耐高温等性能,可用作木材防腐剂和阻燃剂,故A正确;B、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荒漠广布,古诗中“大漠孤烟直”描述的就是西北荒漠地区的景观,是水分蒸发,故B错误;C、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故C正确;D、生产陶瓷的原料是粘土,水泥的生产原料是石灰石、粘土,故D正确;故选B。2.下列说

2、法中正确的是A. 干冰、盐酸都是电解质B. Na2O2、Fe2O3、CaO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C.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答案】C【解析】【详解】A项、干冰是固态CO2,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项、Na2O2是过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但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项、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化合反应如二氧化硫与双氧水反应,反应前后有化

3、合价改变,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故D错误。故选C。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 常温下,22g CO2和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 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2NAD.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3NA【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B、CO2和N

4、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22gCO2和N2O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又因为CO2和N2O均为三原子分子,故0.5mol混合气体含1.5mol原子,因此原子个数为1.5NA,故B正确;C、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MgCl2溶液,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含有的Cl-个数,故C错误;D、标况下SO3为固态,2.24LSO3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不是0.3NA,故D错误;答案选B。4.向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的相应气体后,下列各组离子还能大量存在的是A. 氯气:K+、Na+、AlO2-、S2- B. 二氧化硫:Na+、NH4+、SO32-、Cl-C.

5、 氯化氢: H+、K+、MnO4-、SO42- D. 二氧化碳:Mg2+、Al3+、Cl-、NO3-【答案】D【解析】【分析】氯水具有氧化性和酸性,不能与AlO2-、S2-共存;二氧化硫与亚硫酸盐反应生成亚硫酸氢盐,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浓盐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详解】A项、通入氯气后,溶液显示酸性,S2-与氯气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大量存在,AlO2-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SO32-与通入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项、溶液中H+、Cl-、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6、,故C错误;D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限制的条件。5.有一澄清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H+、Fe3+、Fe2+、Al3+、AlO2、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的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有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一定不含Fe3+和Fe2+B. 一定含有Al3+,Fe3+

7、、Fe2+至少含有一种或两种皆有C. 溶液可能含有NO3D. 溶液中共含有4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知,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离子,在酸性溶液中AlO2-、CO32-离子分别与H+离子反应生成Al(OH)3沉淀或铝离子、CO2气体而不能存在;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O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Fe2+离子与NO3-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则溶液中一定不含Fe2+离子;而后有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l3+和Fe3+;综上

8、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Fe3+、Al3+,一定没有AlO2-、CO32-、Fe2+离子;A、根据上述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Fe3+,一定不含有Fe2+,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知,Fe2+一定不存在,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O3-,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Fe3+、Al3+4种离子,D正确。答案选D。【点睛】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进行离子推断时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互斥性原则,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2)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

9、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3)进出性原则,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某些离子在实验过程中也可能消失,则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无法判断。6.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 =Fe3+3H2OB.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 NH3H2O=AlO2-4NH4+2H2OC. 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Al(OH)3+2BaSO4+ NH3H2OD.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

10、-+Ba2+2OH- =BaCO3+2H2O+ CO32-【答案】C【解析】【详解】A项、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单质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H+2I-2Fe2+3H2O+I2,故A错误;B项、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项、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沉淀完全,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和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NH4+Al3+2SO42-+4OH-Al(OH)3+2BaSO4+

11、NH3H2O,故C正确;D项、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Ba2+OH-BaCO3+H2O,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和化学式的拆分是否正确。7.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B. 当有22.4 L SO2参加反应时,有2NA个电

12、子发生转移C.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D. 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现象可知,硫酸铜与KI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CuI,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还生成碘单质,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通入二氧化硫,则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HI,所以溶液又变为无色。A、根据以上分析,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硫酸铜被还原,CuI是还原产物,错误;B、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22.4L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2NA,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第一个反应中铜离子是氧化剂,碘

13、单质是氧化产物,第二个反应中碘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所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正确;D、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8.为探究Na2SO3溶液的性质,在白色点滴板的a、b、c、d四个凹槽中滴入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a中无明显现象Na2SO3和H2O2一定不发生反应Bb中加稀H2SO4后才产生淡黄色沉淀SO32和S2两种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Cc中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Ba2+

14、SO32 = BaSO3,使SO32水解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Dd中产生白色沉淀原Na2SO3溶液中含有SO42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a滴加双氧水后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Na2SO3和H2O2一定不发生反应,很多反应都无明显变化,A不正确;B.b中是先滴入硫化钠溶液、后滴入稀硫酸,加稀H2SO4后才产生淡黄色沉淀,“才”是重点,说明不加酸之前,SO32和S2两种离子能大量共存,B不正确; C.c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在Na2SO3溶液中,SO32水解显碱性,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在该溶液中加入BaCl2后

15、,Ba2+SO32BaSO3(白色),水解平衡SO32+H2OHSO3+OH向左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褪去,C正确;D.d中无论亚硫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O32可以被硝酸根氧化为SO42,D错误。本题选C。9.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能一步实现图中所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XYZWAAlAl2O3NaAlO2Al(OH)3BFe3O4FeFeCl2FeCl3CH2SO4SO2SSO3DCH3CH2BrCH2=CH2C2H5OHCH2BrCH2Br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项,Al与O2反应生成Al2O3,Al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NaAlO2溶液与过量CO2反应生成Al(OH)3和NaHCO3,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Al2O3不能一步生成Al(OH)3;B项,Fe3O4与CO高温反应生成Fe和CO2,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