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3092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一中高中地理第十六周农业开发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课时3考点、知识点农业的开发和利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

2、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3、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 教学环节一 :根据教材复习上节知识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山区、高原区。教学环节二活动二: 根据教师提示看书、分析、理解分组讨论活动题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2发展方向: 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

4、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Z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5、,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WWW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活动: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

6、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

7、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