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与美.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2245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艺术设计与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艺术设计与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艺术设计与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艺术设计与美.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艺术设计与美摘要:丑恶是一个被深深误解了的词汇,真正的恶从来都是以美的形式出现。美,首先发出的信息是罪恶感和道德感,以及相对于这些感觉的偷偷地愉悦。 /1/view-13021771.htm关键词:艺术;设计;美;丑恶;情感;理念关于“设计”及其相关命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相当多的成就。这就不得不从艺术的“美”谈起了,因为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就是以美的形式出现的。人们通常了解的美,从美学角度讲,它发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于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是一个爱美的国家,它是一个视美如命的社会,古希腊人相信,永恒的、绝对的美本身是存在的。那美为何物?毕达哥拉斯

2、认为,美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只要符合了数的比例条件便是美。这个理论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奠定了西方美的基调。苏格拉底认为,万物不在于和谐,而在于合适,美是人与神之间的合适。柏拉图则认为宇宙背后有一?N东西在支撑,“什么东西是美的”与“什么是美”是两个问题,他的观点是,美是先于人且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理念。众多学者,说法纷纭。对于美,自古以来尚无定论,我们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给美定性。从本质上讲,设计艺术付诸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庄子曰:“各美其美”,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好的设计作品牵动心灵并影响情感,能让人们感受设计带来的文化共鸣和人文关怀。所以实际不但是现实中的创造,更应是

3、愉悦的创造美的过程。文艺争鸣在“理论”板块中推出的专题讨论栏目,主题大致意思是:中国古代传统中“设计”一词并不显著,大抵是世俗底层的生计之意。这从古代艺术品中大抵可以看出来,比如古代陶器,我们现如今见到的,都先有它们的用途而非只为美观。古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而我们现在的艺术品,我们身边的办公大楼、厂房、学生宿舍楼,虽实用却又呆板;博物馆、世博会这些艺术设计的展览品,虽然好看却又不怎么实用。其实,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无论是艺术的内容还是艺术的形式,都是艺术家在特定时期的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实际上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各种美丽因素的融合,归根结底,艺术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

4、通过艺术形象来显现的。我们认为,根据圣经所创造的画是美的艺术品,可我们发现,古人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无聊,他们的想象力、创作能力的精彩程度,跟我们现代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们惊叹不已原来古人也疯狂。但这种美,何尝不是一种色情的合法化!奥图?迪克斯曾描绘过一名大都会女神,“在她孩童般的脸庞上,极具冲击力地混杂着纯真和智慧,她裸着消瘦的身体,无论那是假装还是真的,在天堂里,人们都是赤裸和纯真的”。即使这样,我仍然赞赏古人对美追求的坦荡。李笠翁在声容里对女子头发发饰有很多精到的描写,在后人看来,他那种风流的士大夫文字很让人腻歪,大概是自己不得不拖根辫子,只好寄情于女子的头发上了。不过

5、,清是近世,有美丽的发簪得以传世,看到它们,我们足以感受到荀子说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这种赞美,足以令后世的形容词完全失去生命力。艺术是每个生命都可以而且应该得到的一种状态,没有人被摒弃于艺术之外,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美是人性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选择的专业不会限制我们今后的发展,唯一有影响的是我们自己。艺术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它是用来表示事物所能达到的审美层次。设计是把实用工具艺术化的过程,借以体现出它的美。艺术的价值体现在艺术是对人生的一种祝福,有了它人会活的更好,它是用来享受而不是用来忍受的。艺术的设计是为人而存在的,当下好多艺术爱好者故意让自己表现的很颓废,刻意表现自己的艺术气味,但我想说

6、,艺术创作是人类享受生命的一种方式,决不能成为自残自虐的手段。真希望我们的艺术家学习梵高,美好的艺术品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试想,一个本身都不正常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会是完美的吗?艺术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命变得更美好一些,所以艺术不能成为对生命的刑罚与诅咒。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审美的危险性。我们知道,艺术设计必须得美,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设计都是善的,也有邪恶的。众所周知,“祭祀”一词是敬天敬神等一系列艺术行为,是用一种生命的牺牲去祭奠别的人或神,这就是东方国家的通病,没有一个坚实的信念做基石,就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度的不尊重,这才是最凶猛的诱惑,所以王书亚说,丑恶是一个被深深误解了的词汇,真正的恶从

7、来都是以美的形式出现。美,首先发出的信息是罪恶感和道德感,以及相对于这些感觉的偷偷地愉悦。所以把艺术等同于现实是一种灾难,制造这些灾难的,若不是出于无知,便出自目的。二战后的1990年,清醒的学者便已洞察当今全球化加剧的时代艺术同政治、经济、文化、产业等复杂的因素紧密交融的趋势,艺术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而感性艺术作为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利益,常以一种变本加厉的实现方式显示着自己的存在。欧美不愧于时尚界的“领头羊”的地位,它是世界时尚风潮的起源地,在这里,你能够紧随时尚最新的步伐而不必担心自己会落伍。以欧美文化为主导的当代艺术浪花席卷世界的潮流中,中国艺术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历史走到今天,面对

8、全球经济震荡而至的艺术市场泡沫的爆裂,有人为之叹息,有人为之击鼓而歌,这种态势多么值得我们反思和探索。批判出现在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盲从。艺术不断变化着,经济在进步。但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会一直倡导人性化设计,为大众全方位服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便开始有意识追求更美的生活,这本身并无道德品格上“善恶”评价的必然性,只有当这种风气再蔓延,诸多社会问题才会浮出水面。如何构建中国艺术自信及传统艺术更新,已成为艺术发展的关键。愿在当下多元、繁密或冷寂的情境里坚守我们的角度与思维,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去对待艺术,创造美的艺术,使之昂扬发展。参考文献:1杜威艺术即经验 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2康德康德美学文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3姜庆 孙守方时尚的诱惑京华出版社 2006年版4让?波得里亚 消费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