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2226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耀州窑零距离接触今年是铜川市建市五十周年,巧合的是耀州窑的发掘也已经历了50 年的历程。半个世纪前,一群新中国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带领着他们的团队,来到了这座位于陕西渭北高原的山城。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想要揭开一个在古文献记载中始终扑朔迷离的古窑耀州窑的秘密。而在此前的1953 年,北京广安门已经出土了一批疑似耀州窑的龙凤纹青瓷残片,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及李辉柄等人赶到铜川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了窑址和那块著名的刻于宋元丰年间的德应侯碑。此后的1954年,陕西省彬县又出土了一批耀瓷,陈万里先生为陕西省博物馆编写的耀瓷图录写了序言,认为“它在青瓷的历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关系”。但对耀州窑的全面了

2、解还有待于科学的考古发掘。50年前的那次发掘是我国对瓷窑遗址最早的一次大面积发掘,初步解决了耀州窑的分期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写的陕西铜川耀州窑也使耀州窑的研究有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资料。1973 年由禚振西先生主持的第二次耀州窑的发掘虽然面积不大,但找到了五代青瓷和唐宋的多样瓷类品种,为以后的考古提出了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1984 年陕西省考古所委派杜葆仁和禚振西先生再次来到这座山城,在铜川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开始了陶瓷田野考古史上最漫长的长达14 年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耀州窑的发掘。此次发掘的成果是全面揭示了耀州窑的面貌,包括它的工艺流程、窑炉结构、制瓷品种和时代特点。特别是新发现了唐代的三

3、彩、琉璃瓦、青瓷、花釉瓷,出土了大量的黑瓷、白瓷、茶叶末釉瓷,以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彩、青釉白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等瓷类品种。尤其是五代地层及淡天青釉瓷和“官”字款青瓷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北方地区五代制瓷史的空白,同时澄清了传世的“东窑器”问题。这些丰富的成果都已写入已经出版的唐代黄堡窑址五代黄堡窑址宋代耀州窑址及正在编写的两部书中。这些成果不仅为深入研究耀州窑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也为世人具体真实地认识耀州窑的全貌提供了条件,同时为耀州窑的收藏与鉴定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器。并直接催生了一个我国规模最大的古陶瓷遗址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的诞生。本世纪初,耀州窑博物馆又与陕西省考古所合作发掘了位

4、于铜川市东南的立地坡、上店和陈炉窑,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白地黑花瓷,而且还发现了以香黄釉为底釉,再采用开光形式表现出明亮白釉的双色釉品种。此次的发掘成果也已体现在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和陈炉耀州瓷精粹两本书中。至此,延续一千三百余年且至今还在烧造的耀州窑已完整地展现出它的全貌。时至今日,耀州窑已是名副其实的名窑,喜欢收藏耀州窑瓷器的发烧友也愈来愈多,而耀瓷的复制、仿制随着资料的增多也日益繁荣兴旺。那些精工细作的复仿制品不仅作为高档礼品进入社交领域,而且有的还以赝充真,进入古玩市场,致使收藏爱好者甚至专家都困惑不已,甚或“打眼”。为了使喜欢耀瓷的藏友们安全地收藏,本刊“藏界视点”栏目特邀请古陶瓷研究专家、耀瓷研究鉴定的权威禚振西先生撰文,就耀瓷复制、仿制的发展状况及鉴定要点给藏友支招。同时我们在本期的“说瓷赏陶”、“相约博物馆”、“海外遗珍”等栏目里也刊登了一些介绍耀州窑烧瓷品种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影响和收藏状况的文章,希望给藏友们提供一些借鉴和路径。并以此纪念铜川市建市50周年暨耀州窑发掘50周年,纪念那些为耀州窑发掘研究、复仿制工作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工作者,那些支持帮助过这项工作的铜川市政府和历届领导,以及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