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1955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第3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一、选择题(2011全国)读下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考查火山喷发中岩浆的发源地来考查岩石矿物的来源。根据图片判断,该景观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在岩浆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于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上海世博会冰岛

2、馆外墙采用冰岛某类岩石制成,极具冰岛特色和立体感。冰岛馆的主题反映冰岛人与孕育冰岛的大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冰岛人利用水利、地热等天然无污染能源的智慧。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题干中的某类岩石是指()A甲 B乙C丙 D丁4图中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高温熔融B外力作用、高温熔融、变质作用、岩浆冷凝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高温熔融、外力作用D高温熔融、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5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图中的()A BC D【答案】3.B4.B5.C【解析】第3题,冰岛属于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岩组成,所以题干中的某类岩石指

3、岩浆岩。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丁只能形成乙,则表明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选B。第4题,因为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则可知表示高温熔融作用,表示岩浆冷凝作用。选B。第5题,昆仑玉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选C。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学习时,依据当地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6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 B向斜C断层 D断块山7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记录错误的是()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DB处山脉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6.B7.C【解析】第6题,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4、,可以判断出该处为向斜。选B。第7题,AB坡为向阳坡及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处山脉是背斜构造,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的。选C。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读不同时代互相穿插的岩墙图,完成89题。8图示岩墙按生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C D9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墙属沉积岩B图中地质构造为外力作用所致C岩墙在地貌上通常表现为山脊或沟谷D图中不可能含有变质岩【答案】8.D9.C【解析】第8题,根据岩墙内部裂隙的连续性判断:的连续性最差,次之,最好。所以的

5、形成时间最早,的形成时间最晚。选D。第9题,根据岩墙的概念判读,岩墙属岩浆岩;图中的地质构造为内力作用所致;岩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形成变质岩。选C。读某区域简图,回答1011题。10甲处山脉从成因上看,最可能属于()A褶皱山 B断块山C火山 D无法判断11有关乙处的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地下水盐度低,为优质矿泉水B向斜,地下水盐度高,可供牲畜饮用C背斜,地下水盐度低,可供牲畜饮用D向斜,地下水盐度低,为劣质矿泉水【答案】10.A11.B【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且山脉走向与板块边界走向一致,因此最可能是褶皱山。选A。第1

6、1题,从图下注明信息“有自流井”可以判断该地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从地质结构上看应属于向斜。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盐度较高,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选B。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下图为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尘堆积层的分布示意图(注:2000年2010年)。据此完成1214题。12该沙丘的成长速度()A慢快 B快慢C慢快慢 D匀速13当沙丘由固定发展为移动时,A、B两侧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A侵蚀作用、侵蚀作用B侵蚀作用、堆积作用C堆积作用、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堆积作用14从某年开始,该沙丘由A向B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全球变暖当地破坏森林植被水资源

7、的不合理利用A BC D【答案】12.B13.B14.B【解析】第12题,根据示意图可知,不同沉积层厚度相同,但沉积时间不同,从2000年开始,相同厚度的沙层沉积所需时间间隔分别为1、2、3、4年,故沙丘成长速度越来越慢。选B。第13题,根据沙丘的陡缓可判断,A坡为迎风坡,B坡为背风坡。迎风坡多侵蚀作用,背风坡多沉积作用。选B。第14题,沙丘发生移动,说明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地表沙化,在风力变强时,固定沙丘变为移动沙丘。沙漠地区和边缘地区植被主要为荒漠和草原,而不是森林。选B。下图为沿海某地地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15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8、)A花岗岩变质作用B大理岩沉积作用C乙地缓谷流水侵蚀作用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16图中各岩层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为()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17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为()A甲 B乙C丙 D丁【答案】15.C16.D17.A【解析】第15题,花岗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属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受变质作用形成。乙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缓谷。丙地没有受化学溶蚀作用影响。选C。第16题,下面的岩层先沉积,上面的岩层后沉积,故依次形成

9、石灰岩、页岩、砾岩和砂岩;后期发生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地貌,岩层断裂,在断裂处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选D。第17题,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向斜构造。图中甲处地形平坦,为向斜构造,适合开采地下水。选A。二、综合题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答案】(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

10、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19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材料二喀什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巴旦杏等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11、中的“一路”是指_。(2)图甲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喀什附近地区主要地形的成因。(3)喀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答案】(1)丝绸之路(2)(山前)冲积扇断层(地堑)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凹陷;受流水的冲积作用,形成冲积扇平原。(3)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4)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边境线长,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业;该地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