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911031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 高校生态校园应当如何进行计划整改?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高校生态校园计划的实践,让大家看看其他大学是怎样计划生态校园的!摘要在追溯生态校园概念与内涵、计划与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与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生态校园计划的设计,根据新校区生态校园实际建设所包括的内容,归纳其设计特点和生态技术指标体系,以期为生态校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根据和参考。1、理论追溯与研究主题(1)生态校园的概念与内涵绿色、可延续、生态逐步成为校园建设的主题,众多学者对生态校园的定义也不断充实。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校园被援用最多的为臧树良等人从工程建设角度给出的定义,即:生态校园就是应用生

2、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计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公道且环境质量良好,物资、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1体的人工生态系统。陈岳堂(2004)以科学、人文、生态作为生态校园计划和建设的指点新理念。杜惟伟等(2005)从安全、生态、科技、艺术、人文5个方面论述其内涵。Velazquez等(2006)认为建设可延续学校和帮助社会向可延续性的生活类型转变是生态校园应有之义。本文认为,生态校园应应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贯彻可延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人-环境-自然调和增进为原则,通过公道计划设计和建设实行,将提升校园环境质量,减少资源

3、和能源消耗,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高效利用,构成兼具校园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强化校园的社会教育义务,建设结构公道、功能高效和关系调和的校园建筑环境,营建人教育环境浑然1体的人工生态系统。(2)生态校园的计划与建设原则校园这1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需采取系统化的方式以实现建设和使用中的可延续性,而计划设计与建设原则是使其实现的核心指点。生态校园的计划原则重视环境营建,强调剂体性、功能性和经济性,而建设原则关注运行可延续性,斟酌人文性、系统性和调和性。人群、物理和生物环境等构建成1个校园生态系统,这些部份的需求变化使其功能结构不断更新。新时期在对校园现状的深

4、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为目的,综合调和各种生态关系,改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进程不断充实其内涵显得尤其重要。(3)生态校园的建设内容与评价体系作甚生态校园?如何建设它?如何构建其建设评价体系?不同学者对此展开了积极的探讨。从结构视角,张江雪等(2003)从绿化面积、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性能评价4个层面着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陈岳堂和高志强(2004)将结构、功能和调和度作为3个1级评价因子和人口结构、基础设施、校区环境、校区绿化、物资还原、资源分配、培训学习、对外交换、校园文明、可延续性10个2级评价因子

5、综合分析评价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从环境视角,张国祯(2006)提出环境冲击、水资源平衡、绿平衡、环境之舒适性与节能、环境之废弃物及垃圾的平衡5个层面定评量准则;崔萌等(2007)以环境影响、环境质量、环保教育、服务设施4个第1层评价因子和污染排放、资源利用、循环效力、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环境教育、环保宣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交通设施12个第2评价因子作为评价体系;随后王媛和徐友浩(2008)提出生态景观、生态舒适、生态技术、生态管理和生态文化5大类评价指标;邹冬生(2008)提出结构、功能、自律3个方面的1级指标和主体人群构成、办学条件构成

6、、环境条件构成、师生工作状态、师生生活状态、校园自净状态、师生自律状态、环境自律状态8个2级指标。通过不同学者对指标的建构可以看出逐步从关注绿化空间向对多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转变,对环境影响维度和人群需求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综合性愈来愈强。因此需要充分斟酌校园环境景观层面的现代化与人群社会认知上的后现代化并存的现状,依具体对象实际情况肯定特定的指标体系。2、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生态校园计划实践目前国内生态校园建设主要有在新校区计划建设全进程的生态校园建设、已建校园中具有实验性的示范项目和校园内老建筑的生态改造这3种实践类型。国外生态校园则1方面是充分利用基地内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

7、境,另外一方面侧重在单体利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求得建筑室内良好的环境性能。作为新时期高校生态校园计划实践,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计划以科技智慧、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人本节俭、开放同享等5大设计理念,其绿色生态理念,主要通过采取生态布局计划、海绵校园计划、生态绿地系统计划、绿色建筑计划、绿色能源、固体废弃物搜集运输及处置计划等措施,实行低耗能、低排放型的运行模式。(1)校园建设概况1.校园概况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赵王大街以东、邯临路以南、开发经9街以西、太极路以北区域及周边。总用地面积约4098亩,总建筑面积97.31m2;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范围3.4万余人,新校区整体建成后范围可容纳4

8、万余人。新校区周边主要水系结构可以概括2河、2渠、1湖,其中2河为南侧支漳河分洪道,与西侧赵王大街平行的新开河,2渠为北侧邯临沟、南侧成功沟。1湖为邻近支漳河的东湖公园。项目周边邻近两条城市绿轴,支漳河水岸绿化带及赵王大街绿化带,新开河环西北两面绕校园而过。2.自然条件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位置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冷同季,4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0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霜冻期,年日照2540小时,全年降水量532mm,主导风向为东熏风与西北风。(2)校园计划的指点原则计划采取组团式布局和整体分区布局相结合的模式。计划以以人为

9、本、布局调和;因地适合、适度弹性;集约紧凑、多样共生;文化引领、智慧安全为生态校园的指点原则。1.以人为本,布局调和计划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采取增进师生融会交换、可步行的紧凑校园布局,体现师生人文价值,充分斟酌不同层次需求。结合相干学科优势,设置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斑,综合斟酌不同学科师生群体的特点,实现生态环境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校园建设整体斟酌与周边地块及其所在城市的协同关系,计划进程建立在理解和认识自然进程、自然格局和自然界面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使其保证当地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自然进程的完全性和自然界面的原生性。斟酌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协同,依照全部校园的计划用地功能分区塑造景观特质空间

10、,斟酌各组团的环境与整体调和统1,采取整体计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建构1个能自我更新、繁育和可延续的生态基质,并构成由廊道斑块基质组成的生态系统,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2.因地制宜,适度弹性通过辨认校园主要生态要素,建立彼此之间有效的联系,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化建设;根据生态要素的位置和功能将其分类为保护型、保持型与优化型,以划分生态控制线,对不同种别提出应对策略以实现分级控制;肯定关键斑块,构建生态廊道,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因子。同时,由于新校区的计划建设周期短,但校园氛围的构成却需要长时间的发展,这类先天矛盾性决定简洁清晰、适度弹性、可生长的校园整体结构的必要性。3.多样共生,集约紧凑充

11、分利用基地及周边原有生态廊道和自然斑块构成绿化节点,发挥其生态价值,从生态绿地的角度动身组织安排校园空间,利用集约绿带的辐射作用,串连校园结构,优化校园空间,共生带动,构成节奏性的校园节点空间。校园内的功能结构借助于生态绿化核心的会聚作用,促进以生态节点带动的功能核心,并以生态框架作为支持,进行良好的功能布局,进而发挥校园核心区域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构成多样化的校园功能组团和集约紧凑的功能布局。4.文化引领,智慧安全新校区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及其定位,使其需要将传播生态文化和智慧安全管理的理念作为生态校园建设的终究落脚点。将校园生态计划与邯郸城市生态计划相结合,重视人教育环境的浑然1体的关系,强化

12、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将生态智慧安全的思想深植于学生心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新校区1方面采取低碳、环保、慢性交通设计,斟酌雨水调蓄利用、防涝拍涝措施和海绵校园计划;另外一方面,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建设,对系统要素及其结构实现生态化管理,建设全进程监控管理系统,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系统效力,增进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和和谐性和健康性。(3)新校区生态计划设计新校区生态计划主要从生态布局计划、海绵校园计划、生态绿化系统计划、绿色建筑计划、绿色能源、固体废弃物搜集运输及处置计划共5个方面进行计划。1.生态布局计划本项目充分斟酌农田功能的转化对生态学的重要影响,通过校园北侧山体、林带与城市绿化带建立联

13、系,构成赵王大街绿化带上的景观生态节点,避免校园绿地系统被隔离、切割;将西侧紧邻赵王大街绿化带廊道宽度扩大,提高其生态功能,使校园成为全部城市的绿化斑块;斟酌北侧经开区东区工业用地的定位,在核心区与经开区东区间建立有绿化林带,以校园北侧山体为核心,通过提高绿量,建立绿化带,净化工业区产生的废气,使校园成为全部城市的绿肺;校园水系建设结合城市水系斟酌,与新开河建立联系,改良城市水文状态、调理区域水循环。构建校园生态布局主要是通过辨认生态要素,肯定区域的关键生态斑块,通过划分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廊道等手段,对校园生态基质内的生态斑块进行保护,建立区域内所有的生态斑块间的联系,保持全部区域内生态的完

14、全性与稳定性,终究构建1个由生态廊道(由校园中雪松大道、银杏大道、防护林环廊组成)、生态基质(学校场地中的绿地、水体等)、自然斑块(下凹式绿地、景观山体、农汇园、百草园、生态湖面等)组成的完全的生态网格。辨认校园的特定环境中保持生态稳定的生态7要素,有(1)生态湖面(2)景观山体(3)大面积景观绿地(4)农汇园(5)校园边界防护林(6)校园内道路旁绿化带(7)广场景观绿地。根据生态要素的位置、功能对生态要素进行分类划分生态控制线:其中保护型是指具遭到校园人类活动影响小,有1定面积的较独立的自然区域,如生态湖面、景观山体等;保持型是指与师生活动密切相干,且相对自然的区域,如景观水体周边绿地、农汇

15、园等;优化型是指在校园中有重要的生态需求,但人工开发强度过大的区域如明德广场等。根据生态要素不同的分类提出应对策略,终究实现对各生态要素的分级控制。肯定校园中的具有抵抗1定的外界干扰,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键生态斑块,具体为:生态水面斑块、景观山体斑块、人工湿地斑块、大面积的景观绿地斑块、环校区防护林带。根据联系廊道与道路的相对关系,构建校园生态廊道。同时斟酌生态布局中自然生态银子的利用,构建北侧生态景观轴透风廊道、校园中部透风廊道、学术景观轴透风廊道3条主要透风廊道;控制热岛关键部位下垫面材质、细分校园光气候分区、避免噪声污染。2.海绵校园计划新校区位于邯郸整体布局1城、双核、4组

16、团中双核之1的东部新区,是邯郸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承当者,其计划建设遵守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与策略。管控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心之1,其设计谋略相当重要。为避免校园低洼区域构成,适当增加水面积,集雨面积,公道计划布局生态湖面、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空间,共同构成校园水生态系统,到达科学化、人文化、低碳化、生态化的要求。计划中心湖面积50700m2,人工湿地作为中心景观区域的水体延伸部份,其景观布局和绿化小品等设施与中心相调和;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布局大面积植被园,将不同植物的专类园、雨水花园、休憩广场等场地以斑块式景观的情势组织,集观赏、科普、游憩、实习功能为1体;雨水搜集因地制宜,根据低洼地势而塑造雨水花园,建设下凹式绿地以利于雨水积蓄利用;在新校区主入口、生态景观区、科研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的硬质铺装中采取透水铺装与透水混凝土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良地表生态循环。3.生态绿地系统通过公道搭配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