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0655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八高三化学联考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化学3月联考试题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B.铝及其合金广泛应用,是因为铝的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C.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D.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分子数为0.1NAB.某温度下,2LpH=12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2NAC.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总数为9NAD.化学反应中每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A9.下列关于有机物

2、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酯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B.溴苯、硝基苯、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溶液鉴别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

3、mol/L.和10.2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C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将海带剪碎、加蒸饰水浸泡,取滤液加几滴稀硫酸和1mLH2O2,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D验证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11.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时间短,续航能力强,被誉为“完美电池”,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2+V3+H2OVO2+V2+2H+。以此电池电解Na2SO3溶液(电极材料为石墨),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4、.电解Na2SO3溶液时,a极与电池负极相连,图1中H+从电池右边移向左边B.电池充电时,正极电极反应为VO2+e-+2H+=VO2+H2OC.电解时b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2e-=SO42-+2H+D.若电解过程中图2所有液体进出口密闭,则消耗12.6gNa2SO3,阴极区变化的质量为4.4g12.A、B、C、D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和C同主族,B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C、D的单质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A,简单离子半径:BD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

5、BC.B、C的氧化物均是高熔点物质,故B、C的氧化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可用A的单质制备C的单质,可用电解法由B、D形成的化合物BD3制备B单质13.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0200mol/L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0200mol/L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代表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在相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ACDBB.常温下,测得A点溶液的pH=6,则二甲胺常温下电离常数Kb约为10-4C.向二甲胺溶液中滴加盐酸1020mL过程中:c(

6、Cl-)c(CH3)2NH2+c(H+)c(OH-)D.B点溶液中:c(H+)=c(OH-)+ c(CH3)2NH2+2c(CH3)2NHH2O26.(15分)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易溶于水,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2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 +CO2。I.制备碳酸亚铁:装置如图所示。(1)C的名称是_。(2)清洗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A中加入盐酸,B中加入铁粉,C中加入NH4HCO3溶液。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活塞的打开和关闭顺序为:关闭活塞_

7、,打开活塞_;加入足量盐酸后,关闭活塞1,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_,打开活塞_。C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将制得的FeCO3加入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3)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_。从所得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所需的实验操作是隔绝空气低温蒸发,_、干燥。.乳酸亚铁晶体纯度的测量:(4)若用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量进而计算纯度时,发现结果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5)经查阅文献后,改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进行测定。反应中Ce4+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e3+。测定时,先称取5.760g样品,溶解

8、后进行必要处理,用容量瓶配制成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用0.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如下表。滴定次数0.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体积/mL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10.1019.8520.1221.3231.0520.70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纯度为_(以质量分数表示)。27.(14分)锰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SiO2、Fe2O3和Al2O3等)制备金属锰等物质,设计流程如下:己知:Mn2+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碳酸锰在空气中高温加热固体产物为

9、Mn2O3;部分氢氧化物的Ksp(近似值)如下表。物质Mn(OH)2Fe(OH)2Fe(OH)3Al(OH)3Ksp10-1310-1710-3910-33(1)“酸浸”前需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酸浸过程Mn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向滤液I中需先加A物质,再加B物质,若加入的物质均为非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则A为(填物质的名称)_,B为(填物质的名称)_。滤渣II的成分是_(填物质的化学式)。(3)“酸浸”需适宜的酸浓度、液固比、酸浸温度等,其中浸取率随酸浸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当浸取时间超过4h时,锰浸取率反而减小,其原因是_。(4)测得滤液I中c(Mn2+)=0.1mo/L,则加

10、入B调节溶液pH范围为_。(已知:当某种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沉锰”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_。(6)写出由MnCO3为原料制备金属锰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28.(14分)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应用和处理碳、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1)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在催化剂存在下用H2还原CO2是解决溫室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反应如下: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285.5kJ/mol和890.0kJ/mol。H2O(

11、1)=H2O(g) H=+44kJ/mol试写出H2还原CO2生成CH4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2)CO2在Cu-ZnO催化下,可同时发生如下的反应I、II,其可作为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I.CO2(g)+3H2(g)CH3OH(g)+H2O(g) H1=-57.8kJ/molII.CO2(B)+H2(g)CO(g)+H2O(g) H2=+41.2kJ/mol某温度时,若反应I的速度v1大于反应II的速度以v2,则下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_(填选项)。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已知:气

12、体各组分的分压p(B),等于总压乘以其体积分数。在Cu-ZnO存在的条件下,保持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及H2,起始及达平衡时,容器内各气体物质的量如下表:CO2H2CH3OHCOH2O(g)总压/kPa起始/mol5.07.0000p0平衡/moln1n2p若反应I、II均达平衡时,P0=1.2p,则表中n1=_;若此时n2=3.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Kp=_(无需带单位,用含总压p的式子表示)。(3)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研究氮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雾霾的形成,可采用氧化还原法脱硝:4NO(g)+4NH3(g)+O2(g) 4N2(g)+6H2O(g)

13、H0在T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时间/min浓度/(mol/L)01020304050NO1.00.580.400.400.480.48N200.210.300.300.360.36CO200.210.300.300.360.36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A.通入一定量的CO2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D.通入一定量的NO E.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F.适当升高温度35.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由S、Cl及Fe、Co、Ni等过渡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P、S、C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2)SCl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该分子空间构型为_。(3)Fe、Co、Ni等过渡元素易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遵循18电子规则: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等于18,如Ni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Ni(CO)4,则Fe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_。Ni;(CO)4中键与键个数比为_,Ni(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