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9748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 2.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酒精挥发C. 牛奶变酸D. 石油裂解【答案】B【解析】【详解】A粮食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粮食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首先水解为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故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B酒精挥发为酒精蒸汽,乙醇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均未发生改变,故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C牛奶变酸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一些厌氧细菌或兼性厌氧型细菌在低氧或无氧环境进行无氧呼吸之后会产生乳酸,所以导致牛奶变酸牛奶变酸,故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

2、,故C错误;D石油裂解是用石油来生产乙烯,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2.工业生产高纯硅涉及的化学方程之一为SiO22CSi2CO,该反应属于( )A. 置换反应B. 分解反应C. 化合反应D. 复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SiO22CSi2CO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3、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A。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全部正确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根据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判断;由同一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互为同

4、素异形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断键;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详解:氯水、氨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淀粉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Hg,是纯净物,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化合物是氧化物,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NaOH是碱,错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Na2O为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C60、C70、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强电解

5、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关键是看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数,错误;由于在熔融状态下共价键不能被破坏,离子键可以断键,因此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正确;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错误。答案选D。点睛:是解答的易错点,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 mol/L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 01 mol/L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酯酸是错误的。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

6、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质能、沼气是可再生能源B. “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做环境的消毒剂从而预防流感C. 已知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则水热反应可以降低自然界中碳的含量D. 已知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则PM25在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风能、沼气、生物质能是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和水的循环来形成的,太阳光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A正确;B强氧化性物质能氧化蛋白质而使其变性,

7、流感病毒的成分是蛋白质,“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流感病毒变性,所以可做环境的消毒剂从而预防流感,B正确;C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从而减少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根据原子守恒知,自然界中C含量不变,C错误;D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其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PM2.5在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D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基本概念、蛋白质的性质。【名师点晴】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

8、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历年试题的难度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选项A是易错点。5.化学无处不在,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A. 稀盐酸B. 稀硫酸C. 硫酸钠溶液D. 碳酸钠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与氧化铜、铁反应,与石蕊显红色,说明其为酸溶液,在根据其与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得出其为稀硫酸。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有关问题。6. 下

9、列观点正确的是A.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B. 某化合物的熔融状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C. 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某纯净物在常温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才是碱,例如Cu2(OH)2CO3,属于盐不是碱,A项错误;B.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B项正确;C.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电,即SO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3 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D.某纯净物在常温下为气体,例如氦气

10、,氦气是单原子分子,组成该物质的微粒没有化学键,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电解质及酸碱的概念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电解质及酸碱的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电解质一定是指自身电离生成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的,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2、NH3、SO3等非电解质。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H2CO3、H2SO3、NH3H2O、H2SO4自身能电离是电解质

11、。7.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盐析胶体聚沉盐类水解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致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则不涉及蛋白质的盐析,故错误;高铁酸钾被还原生成Fe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而达到净水作用,涉及胶体聚沉、盐类水解,不涉及焰色反应,则错误,所以涉及的有,故答案为B。8.向

12、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 该分散系属于溶液C. 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D.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答案】C【解析】【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则该分散系为胶体,故B错误;C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

13、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C正确;D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答案为C。9. 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B. 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C. 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D. 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答案】D【解析】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 H2和0.01 mol O2。则可得: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4g,错误;

14、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2个,错误;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0.448L,错误;D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0.02 molH2。故选D。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 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C. 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D. 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和CO物质的量不明确,故等物质的量的两者的分子数相同,但不一定是NA个,故

15、A错误;B3.4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氨气中含3条N-H键,故0.2mol氨气中含0.6NA条N-H键,故B错误;C标况下辛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0.2mol氧气时转移0.4NA个电子,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答案】A【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回忆概念、分析原理注意运算公式的适用范围。B选项4.6gNO2气体中理论上含有1mol NO2分子,约6.021023个NO2分子,由于2NO2N2O4,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