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9319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一章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一、选择题1(2012大连测试)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面。从X地到P地,叙述正确的是()A只路经东半球B行进方向为正南C路经东西两半球 D行进方向为西北解析:X、P两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80N,25W)、(70N,5E)。因此从X地到P地的行进方向为东南,路经东西两个半球(要穿越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答案:C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读图回答23题。2下列选项与这幅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A11 000 B15 000C12

2、5 000 D150 0003某旅行团沿图中景观大道登山和下山观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登山观光沿图示景观大道总体向正东方向B在丁地俯视的人们能看到位于正北方的甲地C在丙地人们发现东边的山地比较高D从丙地回到丁地一直是向正南方向解析:第2题,15 000平方米150 000 000平方厘米;6150 000 000125 000 000,进而可得出该幅图的比例尺为15 000。第3题,丙地的海拔在110至115米之间,而东边山地的海拔超过175米;图示景观大道呈东北西南走向,上山时总体向东北,下山时总体向西南;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北方,因山脊阻挡视线,丁地的人们是看不到甲地的。答案:2.B3.C

3、读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4夏季在此地野外探险需搭帐篷宿营。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AA地 BB地CC地 DD地5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A40 mH120 m B80 mH160 mC120 mH160 m D160 mH240 m解析:第4题,此地位于江南,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太近较危险;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崩塌的危险;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河边(洪水)和陡崖(崩塌),相对安全。第5题,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中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

4、d为等高距)。图中重合的等高线条数为3条,等高距为40 m,把它们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答案。答案:4.C5.B6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四幅图是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是哪一幅()解析:该题可用排除法。从等高线图中能看出甲乙之间应高于400米,小于600米,故C、D两图的描绘是错误的;从等高线图中还能看出丁的海拔为700米,丙海拔为200米,则A、B两图中只有B图所绘正确。答案:B二、综合题7(2012临沂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右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2)该地区拟在

5、图示M、N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3)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4)该地区拟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栽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解析:第(1)题,河流的位置在等高线凸向高处,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地处盆地,集水面积大,水源充足,并且上游有湖泊调节河流径流,供水稳定,故M地作为沿海城市供水更合适。第(3)题,从等高线图上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从土地利用可知以耕地为主,因此,过度开垦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河道淤塞,引发洪涝灾害。第(4

6、)题,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可发展种植业,200400米之间等高线较为稀疏可发展林果业,400米以上的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应封山育林。答案:(1)干流、支流绘图略。(2)M地。地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大,水源充足;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供水稳定。(3)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夏季降水集中;过度开垦易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河流下游洪涝多发。(4)200米以下地势平缓,可以发展种植业;200米400米的地区坡度较缓可种植经济林;400米以上的地区,坡度较陡,应该封山育林。(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右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

7、线。读图完成12题。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2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度分布特点可知,甲、丁两地相比,甲地位置偏东,且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甲地位于丁地东南方向。第2题,乙、丁位于同一纬线上,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即向图中右上方向凸,因此,从乙地飞往丁地的最近航线方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答案:1.C2.C(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3据图判断

8、,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第3题,海蚀地貌应该出现在海平面附近。从图文材料中可知,古海蚀地貌出现在山坡上,说明陆地上升或海面相对下降。第4题,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垂直比例尺决定起伏大小。要突出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答案:3.A4.B下图为

9、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CF处可能为火山口 DF处为山峰解析:由图可知AB线表示山脊;CD线表示山谷;F处示坡线向内是山顶处的低洼部分,可能为火山口,不是山峰。答案:C6E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80米 B180米C200米 D210米解析:E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应为100米H200米。答案: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比处坡度更陡一些B河段(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从南向北C若要在河流修建大坝,则乙处比甲处位置好D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则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甜菜种植业解

10、析:甜菜最适宜在中温带地区生长,我国东北地区为其主要种植区,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D(2011浙江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8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9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C乙、丁 D乙、戊解析:第8题,蒸发量的测算需要专业的气象观测设备,可排除A、B选项;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山区实习,因此不可能观测到台风的降雨量,可排除C选项;综上,选项D正确。第9题,首先需明确题干中

11、的关键词“溪谷”,其次应明确学生实习得知的是“溪谷的坡度”及“堆积物粒径大小”;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乙和丁,均位于山脊,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答案:8.D9.B(2012豫南九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012题。10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1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联结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1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山

12、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解析:第10题,依据支流汇入干流的流向可判断,干流流向是从西南流向东北,故选A。第11题,B线不穿越河流和稻田,故C正确。第1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带,适合种植茶树和稻棉,故A项正确;蔬菜、花卉种植和奶牛养殖属城郊农业,不适合在该区域发展,故B项错;小麦为我国北方优势粮食作物,故C项错;该区域的地形不适合建水库,种植园农业多在热带发展。答案:10.A11.C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11年暑假对

13、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C处有一石碑“X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段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的原因?(6分)(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4分)(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示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分

14、)(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6分)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于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山谷处,沿着过C处等高线弯曲最厉害的点就可以画出小河;由于该小河上、下游段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水流急;而中游段等高线稀疏,水流慢。第(2)题,根据等高线可知,C、D处之间有山脊,会影响通视;而D、E处之间是低谷,不影响通视。第(3)题,I位于鞍部,该点是GH线的最高点,是DE线的最低点。第(4)题,A、B两地的高度相差500米,故两地的气温相差3。答案:(1)图略。该小河上、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处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处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6。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2011年7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攀岩比赛暨第八届攀岩锦标赛在海阳市攀岩场地举行。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