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9152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实现文化与旅游结合,深化和拓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是提高一个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卖点”,深入发掘辽宁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顺应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促进普通的观光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从而使辽宁旅游业有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势头。一、辽宁文化旅游资源特点(一)辽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1.史前文物遗迹和历史遗迹考古证明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潮阳牛河梁遗址、东山嘴遗址、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等考古发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结论。辽宁

2、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龙兴之地,沈阳故宫是清代开国时期留下的宫殿建筑群,具有满族建筑风格,同时也是汉满民族文化交流在建筑上的辉煌成就。辽宁古陵墓众多,有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和许多名人故葬。其中许多陵墓不仅地上建筑豪华讲究,而且地下殉葬品丰富,有珍贵的文物古籍、壁画等,且大都保存较好,历史考古价值重大,旅游观赏价值也较高。明长城在辽宁较有名的段落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丹东宽甸虎山长城、被誉为“第三八达岭”的葫芦岛绥中西沟长城和“京东首关”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辽宁宗教建筑种类多,具有鲜明的特色。全省有市级以上寺庙文物重点保护单位548处,著名的有义县奉国寺,北宁北镇庙,盖州玄贞宫,沈阳太清宫

3、等。2.革命纪念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辽宁地域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也留下了众多的纪念建筑物,其中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沈阳张学良旧居纪念馆、旅顺中苏友谊纪念塔、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大连市俄国建筑和中山广场的近代建筑、沈阳东北大学旧址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博物馆、纪念馆和现代文化设施主要有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大型现代化展览场所“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等;还有东北地区最高建筑辽宁广播电视塔,以及具有由世界最大玉石王雕琢而成的玉佛的鞍山玉佛苑。4.民族风情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民族民

4、俗特色鲜明,这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积淀极其深厚,为辽宁开辟“民族特色旅游”提供了基础。此外,生活在辽宁的锡伯族、蒙古族和朝鲜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间礼俗都颇具特色。辽宁的民俗风情淳朴、浓烈、火爆、丰富多彩。5.其他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辽宁的地方风味饮食有老边饺子、满汉全席、大连海鲜、东北菜等,这些美味佳肴深受国内外客人的欢迎。东北饮食及小吃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贫民气息,因此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节庆旅游:近年来,辽宁各地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如辽宁金秋国际旅游节、沈阳国际友好活动月、沈阳棋盘山冰雪旅游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千山国际旅游节等。(二)辽宁文化旅游资源

5、分布广泛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是遍布全省各地。辽宁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5个,分布在我省13个市。古建筑及遗址10多处,宗教圣地8处,古人类遗址12处,馆、堂、宫、场近20处。沈阳市沈河区有沈阳故宫,“关外三陵”是抚顺新宾的永陵,沈阳市东陵区的福陵和皇姑区的昭陵,辽阳市北郊和东郊有汉魏壁画墓群,沈阳法库县有叶茂台辽墓;锦州义县有奉国寺和万佛堂石窟,沈阳市沈河区有太清宫,锦州北宁有北镇庙和崇兴寺双塔,辽阳白塔,朝阳古塔,营口有楞严禅寺,盖州市有玄贞观等;丹东宽甸有虎山长城,绥中县有九门口长城等;辽西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阜新有查海遗址,大石桥市有金牛山遗址,盖州市有石棚山石棚,海城市有析木城石

6、棚等;沈阳有辽宁省博物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大连有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大连自然博物馆等,鞍山有鞍山玉佛苑,锦州有辽沈战役纪念馆,抚顺有雷锋纪念馆,丹东有抗美援朝纪念馆。(三)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突出辽宁关东民俗风情极具东北地方特色,关东民俗风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种体现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关东的自然环境是物产丰富的山川大地和冰封雪飘的冬季严寒,其人文环境的特点是在中国北方人豪放热情的基础上又具有骑射民族淳朴粗犷的色彩,他们的结合便构成了关东民俗的基本风格。火地、火炕与烟囱安在墙边及窗户纸糊在外,无一不与冷有着直接关系;大秧歌、二人转、吊起来的悠车,又源于人们的淳朴率真;

7、至于跳神的萨满、祭天的神竿,则是这里土著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二、辽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从以上所述可知,辽宁确实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去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资源,使之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呢?应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文化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保护性原则。(一)文化性原则在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时,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挖掘,要力求做到“神似”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形似”。因为不论旅游客体的存在形态如何,它必须富有文化内涵,否则一座光秃秃的小山、一个破旧不堪的庙宇、一块荒无人烟的草地是不可能吸引游客去游览的。(二)参与性原则在

8、今天,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人们旅游知识的增长和识别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观赏者。换句话说,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旁观式的旅游,而在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和体验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三)保护性原则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使用,而旅游资源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重复使用。这就使旅游资源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文物古迹一经破坏,更无法再生。从这种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又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保护旅游资源是首要的、不可动摇的原则。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保护旅游资源涉及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文物

9、古迹,保护文化的重大问题,旅游资源保护好才能提高其利用价值。同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又为进一步保护提供资金,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切不可为了近期利益而破坏旅游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得益彰,促进旅游业快速、高效发展。 三、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一)注重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分析、把握和挖掘,应分两个阶段:第一,进行旅游资源总体形象定位,即提炼文化主题。旅游资源文化主题是区域旅游开发的灵魂,是一个地区文化脉络的内在体现和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外在表现的有机结合,它最终以旅游产品的形式为旅游者所感知。旅游地的文化个性越鲜明、形象越突出,也就越具有特色。第二,文化主题

10、的物化,即采用适当的方法,实现资源文化内涵向产品文化外显的转化。可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文化旅游项目的优化组合以及旅游地设施和服务的协调配合等途径展示该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气氛、文化意境乃至文化气质,最终使旅游者获得超然的文化感受。(二)增加体现民族风情方面的文化旅游项目辽宁以满族为主的民族风情,包括各种节日、宗教活动、神话、故事、传说,经挖掘整理之后,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将是永久性的宝贵旅游资源。兴办民族风情旅游村,为游客表演辽宁各族的歌舞、民间游戏、体育活动、剪纸艺术、嫁娶仪式、节日庆典等,展示辽宁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各民族的道德情操。要安排游客直接参与活动的内容,使游客既大

11、饱眼福,又能尽情娱乐,学到一些民族文化艺术。同时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受欢迎的,因此,提高地方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根据游客的消费趋向,及时组织旅游商品是搞活文化旅游的重要一环。(三)强化文化旅游资源的动态参与功能我们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古迹的恢复和静态展示上,必须下大力气推出动态性的旅游产品。通过表演性、参与性、竞技性等动态的文化表现方式来活化历史,使游客来到沈阳故宫,不仅是进入了一个宫殿建筑群,而且要有回到几百年前满清文化时代的感觉才行。这样,一方面既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四)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

12、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旅游服务人员及旅游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管理好文化旅游市场。旅游业既然是一个带有浓郁文化成分的事业,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更多地懂得人文历史知识,谙熟地方传统、风情习俗以及文物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导游的文化素养对开展文化旅游影响更为重要。培养和选用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及管理才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能依靠高新技术、着眼新的思维视点来研制开发新型高质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将文化旅游产品的实质内涵、潜在价值及无穷乐趣传达给旅游者;能在网络系统运行、营销战略计划与信息分形处理方面的经营决策知识化、科学化;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时代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五)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同时还必须以现代文化理念扬弃传统,并运用现代管理和现代化设施设备,寻求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