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8944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综合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综合复习一、 单元知识结构干洁空气大气的组成 水汽 (低层) 固体杂质 划分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垂直分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大气的运动 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 气 环 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概念、作用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常见天气系统气压系统:低压(气旋)和高压

2、(反气旋)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 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全球变暖大气环境保护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与防治二、本单元重点、难点: (一)单元重点 1、大气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点。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4、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5、冷、暖锋及其天气状况;气旋与反气旋。6、形成气候的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7、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二)单元难点 1、对流运动的形成。2、大

3、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3、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受力作用。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5、锋面气旋。6、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特点的形成。7、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全球合作,共同保护大气环境。三、单元学习方法指导第二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也是地球最外的圈层,因此,与宇宙环境,尤其是太阳,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第二单元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的。所以,学习第二单元,做练习,不要忘了时时运用第一单元的学习所得。例如,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气温的季节变化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相关,作为流体的大气在运动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等等。学习时不妨注意以下的

4、方法:1、注重知识结构本单元虽然内容多,但主线清晰。主要围绕着热量气温风一一天气一一气候的线索展开。在学习中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间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等。这样会使所学知识系统性强,准确精练,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本单元,或做本单元的习题,都要循着这条线索,抓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展开正向思维,一步一步地进行因果推导,又可以展开逆向思维,作由果溯因的推导。自己也可以出一些正、反推导的题目,多思多练,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境界。在做习题之前,要先掌握本单元的一些主要概念的性质和规律,作为判断和推理的根本。例如,大气层各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呈降、升、降、升交替状。又如,太

5、阳短波辐射的性质是不易被大气吸收,而地面长波辐射的性质则是容易被大气所吸收。再如,降水需要水汽凝结,而凝结需要大气抬升降温,不论是大气受热上升,还是被锋面一侧的冷空气顶托抬升,都可能形成降水。只有掌握了这些道理,才能判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例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又如,水汽再丰富,缺乏上升致冷的机会,不会形成降水。本单元主要培养思维能力中的判断推理能力。作判断或推理时,要步步为营,稳步前进。例如,地面上风的形成是受三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等压线图上,应首先考虑气压梯度力这一根本动力。一旦大气开始运动,马上就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以及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发生方向的偏离。这样,就不

6、会混淆三种力。又如,地面闭合的气压中心会影响到大气的运动形式。在等压线图上确定弯曲的风向,以及风的辐散或聚合,再确定气流的不同性质的旋转形式气旋或反气旋。再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从赤道开始,综合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推导出各个气压带和风带来。2、注重图表的判读,分析、运用由于本单元知识逻辑性强,而且有关大气运动的知识需要发挥空间想象,所以课文中安排了大量的图表。图表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表达知识形象、直观、更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地理事项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及发展变化趋势。要经常使用各种图来表示空间性。例如:通过读图2.21北半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

7、气示意,可以把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状况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三维立体运动模式;通过读图2.14全球大气环流示意,理解高低气压带的成因及分布规律;通过冷、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判断其过境时雨区的范围等。学习、复习、练习,都要养成用图的习惯和规范。等压线图的运用,要迁移运用等高线图的方法,根据等压线之间的数值关系,在平面图上看出等压面的起伏趋势。但要注意,在初中不一定真正理解和习惯了等高线的用法,应严格按照等压线的用法,形成良好的读图、用图、绘图习惯。剖面图、统计图等,也要按照各自的读图、析图方法和步骤来进行,抓住问题的本质,步步判断推导,问题就迎刃而解。3、采用比较法本单元许多知识容易混淆,通过比较法

8、使类比的地理事项间的异同点更加鲜明,便于学生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例如: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最经常的形式是气旋,反气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气旋与反气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方向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对流层与平流层的温度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大气运动的关系;冷锋与暖锋在图示,大气运动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等方面的异同点等。本单元内容较多,要注意对知识加以整理。例如气候类型,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已不作严格要求,10个气候类型同时在本单元出现,内容繁杂,判断甚难。可以对10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加以比较,列成表格,便于掌握和使用.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可以从全年温度的

9、高低、最热(冷)月出现时间,温度年内变化幅度大小等进行比较;降水则可以从年降水量大小、降水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本单元内容实用性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又有利于提高实际分析能力。例如:通过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图对当地天气进行分析预测,既展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三、考题与新题1、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回答(l)(3)题。(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

10、、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2)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解析:(1)、(2)两题立意考查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本题应用社会关心的热点材料,材料新,

11、设计巧,切入问题的角度特别。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地理基本功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题中沙尘是随高空气流带来的,这是题中关键性的句子。从这一点出发,用所学大气环流的知识来解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冬季,东北信风带位置较南,把撒哈拉大沙漠南部的沙尘吹向低纬,随低纬辐合气流上升至高空,然后又随高空气流北上,至副高带随下沉气流下沉。因此,自副高带向北吹的西风流中含有大量沙尘。北上的西风气流是西南方向的风。这里题中各选项迷惑性较大,很多学生可能就大意地选取D,认为是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背风坡下沉而导致瑞士山地的“泥雨”。事实上西风气流在瑞士山地中是顺着阿尔卑斯山的山脉走向北上,与冷空气相

12、遇而形成降水,从而导致了瑞士山地的一切“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咖啡色。“泥雨”是一个降水过程,不是降沙尘。要注意西风气流的风向,更要注意阿尔卑斯山脉走向。抽丝剥茧,逐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3)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冬春季节盛行冷锋天气,尤其是快行冷锋过境,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寒冷干燥,而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干旱,冷锋前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冷锋过境时常难以形成降水。快行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场资源,森林资源造成草场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地表水分减少,裸地面积不断扩大,在强劲西北风的影响下,形成扬沙天气。答案:(1)C (2)B(3)B2、下图是我国四个地

13、方()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又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1)(5)题。(1)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B、地形的影响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2)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A、北京到南昌一带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C、青岛到西安一带D、上海到重庆一带(3)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 B、 C、 D、(4)图中,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5)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A、 B、 C、 D、解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从空间分布上来看,

14、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分布上看,我国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五月至九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但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雨量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雨量小。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强盛,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当它北上时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形成锋面,暖湿的海洋气流被冷空气抬升,

15、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锋面雨的范围宽广,往往形成一条降水较多的雨带。这就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由于副高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主要雨带也随着发生相应变化。春末,雨带常常位于华南一带,这里最早进入雨季。六月中旬,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开始,冬季风势力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迅速南移。十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也随之结束。四地均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可排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由锋面雨带带来,是海洋湿热气团被冷气团抬升的结果。从四季降水量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