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8856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辈的旗帜对英雄叙事模式的改写摘 要 英雄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它一般采用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的叙事模式。然而,通过对影片父辈的旗帜叙事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遵循这一模式的表象下,影片通过消解和改写这一模式,对英雄形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去塑造英雄,而是通过戏剧性地给普通士兵贴上英雄的标签来消解英雄的概念。将英雄还原为普通士兵,将高尚的信念还原为兄弟情谊,这种表达无疑是对传统英雄观的悖逆和反驳。 关键词 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美国首都华盛顿广场有一座巨型雕像,六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正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这座雕像是根据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二战著名照

2、片塑成的,表现的是太平洋战场中发生在硫磺岛上的血战。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插上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电影父辈的旗帜以这张照片为背景,讲述了照片形成及照片上插旗士兵的故事:战斗进行到第五天,美军登上了硫磺岛的折钵山,升起了一面国旗,但升旗的照片胶卷被海水打湿而报废。由于海军部长想要收藏那面国旗,所以另一面国旗被升起来了,而这次的升旗被胶片永久定格,成为美国二战历史中最具标志性的一刻。照片发回国内,极大地鼓舞了美国民众,并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六位升旗的士兵因此而成为英雄。三位幸存者约翰、艾拉

3、和雷内被从战场上召回,作为英雄在全国巡回演讲,目的是推销战争债券。影片用三条线结构故事:詹姆斯(约翰之子)采访父辈战友及约翰在家中的生活场景、硫磺岛战役、三位幸存的升旗士兵在全国巡回演讲的场景。英雄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它一般采用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的叙事模式。然而,通过对该片叙事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遵循这一模式的表象下,影片通过消解和改写这一模式,对英雄形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一、英雄诞生在英雄模式的视像文本中,英雄的诞生总会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也许是一个惊人的突发事件,也许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种主要条件发生变故,从而使在原轨道上平稳度日的主人公生活发生突变,而

4、进入英雄成长过程,这是从平凡人到英雄的质变。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参加了硫磺岛战役,而战争无疑是产生英雄的绝佳环境。在滚滚硝烟中,他们和其他三位战友在折钵山上插上国旗的照片确实尽显英雄气概。正是这种英雄气概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怀。战争需要强大的军备资金的支持,而当时国家面临财政赤字,人们开始冷嘲热讽、厌恶战争,这张照片适时成为政客眼中最鼓舞人心的舆论武器。于是他们被接回国内,由普通士兵一举成为举国瞩目的英雄,戴着英雄的桂冠参加政府组织的战争债券促销活动。政府塑造的英雄迎合了美国民众心中的英雄情结,成为战争年代人们的精神皈依。因此,与其说是战争造就了英雄,毋宁说是战争需要英雄。它需要英雄鼓舞人心,需要

5、英雄树立政府所需要的榜样,需要英雄来筹集军费。(正如杜鲁门总统所说:“你们已经为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山奋斗过,现在我们需要你们为了金山再奋斗一次。”)战争需要英雄,国家需要英雄,旗帜下的英雄由此诞生。人们并不知道,在这面即将飘飞的旗帜旁边,还有一面正在收卷的旗帜,那才是战场上让士兵发出胜利欢呼的第一面旗帜。这张塑造了美国英雄的照片来源只是海军部长的一句“竖起那个宝贝就意味着海军陆战队今后500年的荣耀,我要那面旗帜”。三位战士内心明白,所谓英雄,不过是人们用想象和鲜花捧出的虚幻,是用水泥和钢筋塑造的假象,所以他们难以承认自己的英雄身份。他们为了国家的需要而被推向公众面前、历史面前。在突如其来的荣誉

6、和自我认知之间,艾拉不能认可自己仅仅竖起一面旗帜便成为英雄,而其他兄弟浴血沙场却默默无闻;雷内则试图将这些人造的光环落实为自己战后的一段美好前程;约翰始终惦念着并肩作战的死去和活着的兄弟,虽然配合着政府的表演,却依然保持了自我。无论在荣誉面前三个人的心态如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远离了残酷的战场,在掌声和礼炮声中,他们明白这个英雄的头衔从何而来,那面旗帜意味着什么。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从不向人提起自己曾是英雄。在战争中诞生的英雄却不愿接受英雄的头衔,这种悖反使影片呈现出一种反讽的意味,使英雄的诞生成为一次欺骗、一场闹剧。二、 英雄建功既然战场是英雄诞生的地方,那么英雄建功也必然与战场有关。影片使

7、用三条线结构故事,采用多元叙事视角,通过父辈战友的回忆以及父辈自己的回忆完成了关于硫磺岛战役以及插旗英雄个人经历的叙写。影片中三条线组织的场面交叉互放:采访老兵、残酷的硫磺岛战场、三个士兵被英雄般尊崇。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时间不是线性的,空间不是固定的,不同的时空用不同的连接点巧妙衔接,也许是一个声音或者一种颜色,例如,由冰淇淋上的草莓汁想起鲜血。插旗之后不久,照片上的其他三个士兵以及插上第一面国旗的汉克相继牺牲,其过程以约翰和艾拉的回忆展现。在表演插国旗一幕时,体育馆的礼炮声和战场上的枪炮声对接,艾拉和约翰在现实与虚幻中向观众再现了这些战友牺牲的过程,而在全场如雷的欢呼声中,约翰想起了伊基的

8、惨死。约翰是个医生,是影片中镜头较多的角色:影片伊始便是他在梦中听到有人在发出“Corpsman”(医护兵)的呼叫,他不停地奔跑在战场上,听着到处传来的呼叫声、看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流泪,然后从梦中惊醒;他给战友理发,并不在乎人们的议论;他不愿拒绝他人,即便他的刀已磨了三次,在伊基提出磨刀时,他还是递出了自己的刀;虽然他不喜欢爱出风头的雷内,但在雷内提出要求时,他依然同意担当雷内的婚礼伴郎;在战场上,他忙碌而勇敢,只要有受伤战友的呼唤,他就奋不顾身地在炮火中前往救护,甚至在受伤的情况下,还爬着去救助他人,自己却差点因流血过量而死;他去对伊基的母亲述说伊基的战死,为了不让她悲痛,他隐去了伊基被日军

9、残杀的惨状;在巡回演讲中,他不断想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虽然他服从国家的意愿成为宣传战争债券的工具,但他从未认为自己是英雄,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只字不提。他心里有的是对伊基的疼痛记忆,是那份在硝烟的空隙里游泳时的快乐,是那些难忘的兄弟情。雷内是个传令兵,因为出现在照片上而成为英雄,在回国宣传的那些日子里,他是在各种场合中表现最好的人,连他的婚姻也引来很多媒体的关注,但就诚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那些死去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在心里并不认同“英雄”这个称号。艾拉是个印第安人,也是影片中对英雄生活最不适应的角色,他反感“英雄”这个不真实的称号,因为“我所做的不过是努力不被打中,没什么好自豪的。”他认为迈

10、克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陆战队员。他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友,直到最后放弃英雄之旅回归战场。通过艾拉、约翰以及采访中战友的回忆,影片镜头在美国国内各种聚会和硫磺岛战场之间切换,歌舞升平的后方和炮火连天、血肉模糊的战场形成鲜明对比,多元视角下构建的叙事彼此支撑,互为阐释。他们没有传统意义上英雄建功的豪言壮语,也不是伟人或超人,他们只是普通士兵。在战场上,他们做的仅仅是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没有美国人民,没有海军陆战队的光荣传统,也没有解放全人类的宏大理想。这一叙事模式无疑是对经典英雄建功叙事环节的彻底改写。 三、英雄崇拜作为照片上幸存的插旗战士,他们

11、从硫磺岛的枪林弹雨中回到国内,和高级政府要员见面,甚至接受总统的召见,到处是追随他们的记者,商人希望结识他们,姑娘向他们表达爱慕。他们的生活是应接不暇的演讲和宴会,是喧哗热闹的掌声和礼炮,而在体育馆表演插上国旗的那一幕则使民众的激情在狂欢节式的英雄庆典中勃勃喷发,把英雄崇拜推向高潮。所有这些镜像语言成功地证明了人们对英雄的景仰,但是,影片却通过几个情节,在不经意间将英雄崇拜的虚伪面纱彻底撕碎。情节一:由于雷内提供的信息错误,媒体一直认为照片上的人是约翰、艾拉、雷内、富兰克林、迈克以及汉克。实际上,汉克是插上了第一面旗帜的人,当大家插第二面旗帜的时候,他在一旁拆下第一面旗帜,照片上的另一个人是哈

12、龙。当约翰和艾拉告诉财政部的巴德照片上的人不是汉克而是哈龙时,他先是吃惊,而后恼火地说:“到底是谁在那张该死的照片上?你们都在那张该死的照片上吗?我根本不在乎你们谁在照片上他妈的到底谁是哈龙?”情节二:艾拉因无法接受被人称作英雄、无法忍受作秀般的仪式和演讲而开始酗酒。他在街上和警察动手的原因则是酒吧不招待印第安人。当表演完插旗一幕后,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发现他因酗酒而在路边呕吐,他说:“他妈的印第安人!他玷污了那身军装他想回部队就让他马上回去。”而他在宴会上抱着迈克的母亲哭泣则被斥为“又哭又闹,差点把人家闷死”。于是,艾拉连见母亲一面的愿望都未得到满足就登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情节三:退役后的艾拉在

13、家乡田间劳作,一家白人开车找到他合影,孩子的父亲问艾拉:“你就是那个英雄?”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面小国旗作为回答,合影后,父亲拿出几个硬币赏给艾拉,之后上车离开。旁边的农夫嘲笑着说:“英雄,过来帮我搬这个筐,太重了。”影片用这些情节将人们对英雄的真正感情进行了冷峻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而对这三位主人公后英雄时代的生活交代则把英雄崇拜嘲讽得体无完肤:约翰买了一家殡葬馆,整日与死人打交道,默默无闻地过着恬淡的生活;曾经是媒体宠儿的雷内找工作四处碰壁,抽屉里是一堆他风光时候收到的名片,战争英雄却连警察局的工作都没有资格做,最后只能以工厂看门人的身份终此一生;艾拉曝死在乡间农场,而警察连验尸的程序都不做。

14、英雄主义几乎是美国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影片却用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摧毁了它,将英雄崇拜变成一场滑稽表演。四、结 语影片展现了在硫磺岛浴血奋战的士兵的朴实与平凡,解构了概念化、抽象化的英雄形象,将英雄定义为平凡的人,形成观众接受心理上的认同感,从而重构了英雄形象。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去塑造英雄,而是通过戏剧性地给普通士兵贴上英雄的标签来消解英雄的概念。将英雄还原为普通士兵,将高尚的信念还原为兄弟情谊,这种表达无疑是对传统英雄观的悖逆和反驳。影片结尾处,把旗帜插在山头之后的士兵们暂时忘记了战争,迎着汹涌而来的波浪在海水中嬉戏,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而这就是约翰弥留之际对战友的记忆:血腥伴随着温存,

15、虚伪蹂躏着真相,每个战士都只是普通而平凡的人。影片在这段画外音中完成了它对战争中个体存在价值的探究与对英雄主义的质疑和反思。而父辈的旗帜,既不是照片中那面带有英雄般浪漫主义气息的星条旗,也不是对战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美好想象,它是父辈那颗永远坦诚与正直的心。参考文献1 硫磺岛战役OL.http:/ 英托马斯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讲演集M.张峰,吕霞,译.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243.3 李启军.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作者简介 马珍萍(1968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及英美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