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0879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1.皮肤无光泽。2.香港脚。3.稍做运动即感疲劳,一上公车便想睡觉。4.上下楼梯容易气喘。5.肥胖、下腹突出。6.步伐缓慢、动作迟缓。为什幺会形成酸性体质?1.过度摄取乳酸性食品a)肉类、奶酪制品与蛋、牛肉、火腿等皆属于酸性食品。b)摄取过量的酸性食品血液会倾向酸性而变黏稠,不易流到细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脚或膝盖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c)年轻力壮时吃适量的肉类是对的,但老年人则以蔬菜或小鱼为宜。2.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酸性体质a)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精神与肉体的压力。b)据统计,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c)人类本来就活在节奏的世界里,无法事先储备睡眠或

2、饮食,也不能日夜颠倒。d)人体内脏受自律神经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晚上则由副交感神经工作,若使其错乱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3.情绪过于紧张a)文明社会会造成的压力。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压力。 c)当一个人承受精神压力后,一旦紧张松弛,时会造成猝死,称为潜在性副肾皮质机能不全症。4.肉体的紧张a)动手术之前应先检查肾上腺皮质机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肾皮质机能较差,或手术压力远超过副肾调整功能,则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响。b)若发现病患脸部浮肿,需详加询问病史及服药状况,为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贺尔蒙者,施以针灸要特别注意反应。c)劳动或运动过度,通宵打牌、开车等压力都应尽量避免。关心自己也

3、要关心别人,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大约是 PH7.357.45 左右。婴儿也是属于弱碱性的体质。成长期的成人有体质酸化的现象。根据一项六百位癌症病人体液分布的研究,显示 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因此,如何使体质维持在弱碱性就是远离癌病的第一步。哪些是碱性食品呢?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笋、香菇、胡萝卜、海带、绿豆、香蕉、西瓜、草莓等。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缺乏时,皮肤的弹性就会降低,出现皱纹。但是动物蛋白含有过多的脂肪,所以属于酸性,其酸性由大到小的排列是: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鱼肉。而大豆类蛋白质的酸碱性对美容最宜,同时,脂肪的摄入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出于对身

4、体内环境的考虑,也应以植物油为好。当然,并不是所有偏于酸性的食物都应从美容食谱中清除出去,这种偏食的做法也不利于美容,要使皮肤科学美容的关键还在于饮食的合理搭配。我们所吃的食物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鸡、鱼、虾、猪肉、牛肉、白面、啤酒等均为“酸性”食物。另一类为“碱性”食物,如青菜、菠菜、土豆、黄瓜、大豆、海带、草莓等。食物的“酸碱性”会影响体态和皮肤健美。少数女性不仅皮肤粗糙,还有雀斑沉着,很多人认为这是体质不好所致,其实,这是“酸性”食物摄取过多的缘故。血液酸度增高后,体内新陈代谢减弱,血液循环也减慢,致使表皮细胞失去弹性,变得松弛,粗糙、起皱或色素沉着。这时应多吃些含有矿物质丰富的蔬菜

5、和水果,就能使血液里的污物及时得到排除,使皮肤恢复光泽。不少家庭,动物性脂肪摄取较多,认为“油水”足,皮肤会滑爽细嫩一点,这是一种片面看法。只有多吃植物油脂,才能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且能掩饰雀斑和细小皱纹。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酸和维生素,都是皮肤不可缺少的营养。有以下情况的女性,更应多食植物油脂:皮下脂肪过少,身段缺乏曲线美;皮肤粗糙、松弛;有色斑色素沉着;头发枯燥无泽。多食碱性食品的孩子智商高.许多人都知道,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微碱性(ph 值为 7.37.4)。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人的精力充沛。近年来科学研究又

6、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在体液的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偏酸性者(即 ph 值偏低)智商较低,偏碱性者(即 ph 值偏高)则智商高。科学家以多数十名年龄在 613 岁的男孩为研究对象,测试发现,大脑皮层中的体液 ph 值大于 7.0 的孩子比小于 7.0 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一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与大脑 ph 值联系起来的重大发现。科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确实,体液偏酸性的孩子脾气暴躁,多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并易疲劳,且也容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病。其原因在于,缺少碱性无机盐对人体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镁可影响到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

7、成,去镁最突出的症状是容易产生疲劳感,还会导致失眠、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不安。人的体液的酸碱度主要由体内酸性无机盐和碱性无机盐的水平决定,其高低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构成。食物按其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品、中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三大类。凡含钾、钙、镁、钠等碱性食品元素较多的事物一般为碱性、多食碱性食品,人的体液可呈碱性;凡含磷、氯、硫等酸性元素较多的食物一般为酸性,多食酸性食物,体液则呈酸性;有些食物如提炼的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上不含有上诉两大类元素,因此属中性食物,这些事物不影响体液酸碱度。二是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人体对食物有很强的适应性,碱性事物食用过多,

8、机体会在新陈代谢时增加酸的产生以中和过多的碱,或是增加碱的排泄以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一。反之亦然。然而,生活中的孩子食用的酸碱性食品往往不是均衡的,其机体调节酸碱度的机能有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一些孩子的体液往往总是处于酸性状态,有的则出处在碱性状态。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商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常常多处于酸性状态。注意让他们多食用碱性食品,有助于提高他们智商水平和学习成绩。科学家认为,改善这些孩子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品,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一大措施。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判断酸性食物,并非以口感为据。以西红柿为例,它口感较酸,但其含有丰富的钾,食用后,其代谢物呈碱性。人们常食用的醋呈酸味但亦属碱性

9、食品。鸡蛋蛋白用化学测定是碱性的,但它在人体内的代谢却是酸性的,故属酸性食物。酸碱性食品的区分主要看其所含的元素成分。一般说,各种动物性食物,包括猪牛羊鸡鸭肉、禽蛋类鱼类、面粉、大米、花生等经人体代谢后能产生很强的酸性“残渣”故属酸性食物;各类蔬菜、水果、牛奶、大豆、菌类等代谢后能产生较强的碱性“残渣”,故属碱性食品。改变孩子的酸性体质,主要就是要让孩子多摄入一些后一类事物。当然,增加碱性食品的摄入也应适当。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碱性食品的摄入相对减少,而肉、鱼禽、蛋等动物性误事的摄入日益增多,这确是导致有些孩子酸性体质形成的一大原因。对于这些孩子,可以让他

10、们多食些碱性食品。但孩子的身体尚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各种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而这些必需营养素有的却较多的存在于酸性食物中,故也不可偏废。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做到酸碱性食品的均衡摄入,以免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去。弱碱性食品有益于长寿小冲 高加索地区的许多闻名于世的长寿村中,不少人能活到 130 岁至 140 岁,那里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食物或补药供人享用,惟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饮水呈微碱性,pH 值为 7.274,与人的血液 pH值几乎相同。正是这微碱性的水,使这些长寿者的血管保持着柔软和不硬化,使他们的血压偏低,脉搏正常,科学家由此认定:弱碱性食品有益于长寿。经测定,弱碱性的食物有:豆

11、腐、豌豆、大豆、绿豆、油菜、芹菜、番薯、莲藕、洋葱、茄子、南瓜、黄瓜、蘑菇、萝卜、牛奶等。而呈碱性的食物有:菠菜、白菜、卷心菜、生菜、胡萝卜、竹笋、马铃薯、海带、柑橘类、西瓜、葡萄、香蕉、草莓、板粟、柿子、咖啡、葡萄酒等。还有一些食物因吃起来酸,人们就错误地把它们当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植、西红柿、醋等,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品。至于酸性食物或偏弱酸性食物,除了各类畜禽肉外,常见的酸性食物还有蛋黄、鱼籽、牡顿、白米、面条、面包、馒鱼、章鱼等等。(摘自邮政周报)健身后要多吃碱性食品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品。酸性食物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可降低血液、体液内的 pH 值,水果、

12、蔬菜一般为碱性食品,能阻止血液向酸性变化。美国一位病理学家指出:只有体液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人在健身运动后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乳酸性物质,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所以,此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来平衡体液的酸碱度。多吃碱性食品。研究发现,多食碱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品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元素的性质。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等。有的食物口味很酸,如番茄、橘子,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品,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元素等。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