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7789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案选修2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线索梳理年表1702年 安妮就任英国女王1714年 乔治一世就任英国国王1721年 沃波尔就职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1742年 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方案通过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伴随着责任制内阁的逐渐形成而确立的。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到18世纪初英王乔治一世指定内阁会议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内阁的主要职权有三:一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二是按照

2、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三是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进一步完善,也就标志着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英国的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一种间接民主,它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基础梳理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一)形成过程:1起源于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16、17、18世纪初)。2形成政治惯例: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乔治一世时)。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制开始形成。3完善:18世纪后期

3、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二)主要职权:1.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的职权。2.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会议员兼任,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3.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多数党领袖,但必须接受议会监督。(三)法定程序:1.先由英王任命在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相。2.再由首相根据国王授权提出内阁阁员和政府成员名单。3.最后呈请国王批准。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一)特点:1是一种间接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2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

4、中世纪的传统特征,基本框架仍由国王、上院、下院、内阁几部分组成。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重心。4具有发展的渐进性和创新性。(二)影响:1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英国快速发展。2顺应历史潮流,促进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3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欧洲、北美、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 。4今天许多国家采用英国式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名词解释重要人物1.乔治一世:生于1660年,卒于1727年。是德意志的汉诺威选帝侯、英国的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他是汉诺威选帝侯奥古斯都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1698年,其父逝世后继位为汉诺威选侯。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嗣,根据1701年的王位

5、继承法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乔治一世只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德语以及法语,却不会讲英语,加之他对国务不感兴趣,很少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2.沃波尔:生于1676年,卒于1745年。是英国辉格党政治家,后人普遍认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尽管“首相”一词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认可,也没有在官方场合被使用,但有见于他在内阁所施加的影响力,因此他是事实上的内阁掌权者。其早年受教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获剑桥大学英皇学院。曾在下议院曾任赖辛堡自治镇选区议员,乔治一世正式登基后,受到垂青,被委为枢密院顾问官,后又兼任内阁军队主计长、财政大臣等职

6、。他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政坛可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掌权时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对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重要名词1.责任制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首先出现在英国,是英国代议制民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下,首先,内阁要得到议会的多数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其次,内阁要对议会负责,需要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最后,如果内阁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其阁员必须总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首相是内阁政府的首脑,主持内阁会议,其权力主要

7、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等。2.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是相对于直接民主而言的。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宪政要求公民有参与权,但实际上所有人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条件并是不相等的,代议制就成为公民平等享有自由选择代议人的政治制度。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现代国家,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不过具体的代议方式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8、。重点解析重点一: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1.历史悠久,具有连续性特点:议会起源于13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的权力逐渐扩大,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后来经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才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2.具有渐进性:英国的代议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一些改革都是各派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其变化也是渐进的。3.具有创新性:议会、内阁制、政党政治是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起源于英国,都是英国人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经过不断调整、改造而创建的,对世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榜样作用。4.是一种间接民主:由公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议机构,由代议机关负责行使权力,公民

9、参与民主是间接和有限的。5.具有包容性和较大的自由度:英国代议制的建立体现了英国的妥协传统,国王、议会、政党、民众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包容性,很少出现法国那样的过激行动。重点二: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不同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性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或间接民主制度产生途径皇帝任命多数党领袖组阁产生依据强化君权君主立宪制核心内容权力大小无实际权力国家行政权政治地位內侍机构国家政府机构独立程度靠皇帝维持民主政府历史影响强化了君权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史料汇编一、英国统治权重心的转移【史料原文】英国统治权重心的转移自古以来,英国政体就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按英国官方的说

10、法,“这三个部分集合在一起,就组成立法机关;作为宪政的单个方面,它们则发挥不同的作用,享有不同的权利与特权。”在英国历史上,这三个部分曾先后成为权力的重心,比如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经沦为陪衬了。然而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却始终存在着,而且似乎保留着它们传统的作用。 钱乘旦等: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史料解读】英国是产生议会最早的国家,它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制的典型”和“议会之母”。自13世纪以来,国王、上院和下院一直就是构成英国政权机构核心的三要素。这条材料选自钱

11、乘旦等学者撰写的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一书,主要介绍了英国统治权重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移动情况,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英国的代议制民主政治。从这条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英国的政体就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它们各自发挥着作用。在英国历史上,这三个部分先后成为权力的重心,总的趋势是权力逐渐下移。虽然不同时期,英国政治权力的重心不同,但从形式上看,构成其政权机构核心的每个部分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自中世纪起,英国已经形成自己的政治传统,并长久地保持着这些传统。英国政体的重心移动的基本轨迹,体现在权力逐渐下移的过程之中,民主政治的因素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浓厚。二、英

12、国内阁制的形成【史料原文】斯图亚特王朝后期英国内阁制度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内阁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提升以及政党政治兴起的结果。此间,制度化内阁的特征已基本显现出来,与萌芽状态的内阁相比,这是重大的进步。但也要注意到, 此时的内阁还无法与18世纪中后叶的责任内阁制同日而语,这尤其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及内阁首脑, 君主依然掌握着内阁的控制权。杰尼弗卡特认为:“威廉时期的内阁,既没有完全沦为国王的私物,也没有获得完全的独立性。”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拥有任命内阁大臣的权力,因此君主将内阁大臣看成自己的仆从,内阁大臣直接受君主领导,彼此不存在横

13、向联系,也无须协商一致。在“首相” 职位出现之前,君主是当然的内阁首脑,享有完全的行政大权。当内阁就国务讨论陷入分歧或处于僵持状态时,君主的立场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到汉诺威王朝初期,君主不再出席内阁会议、王权急剧衰落之后,内阁则摆脱君主控制而走向独立,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尽管要求内阁负责任的呼声在议会中不断高涨,但内阁责任制还远未形成。关于内阁的责任问题,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作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内阁到底对谁负责。就当时而言,由于内阁大臣的任免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而内阁与议会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也不反映议会多数,由此一来,内阁大臣并不认为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应向议会负责,而认为他们

14、应单独对君主负责。这一点引起了议会的激烈批评。其二,在内阁集体责任制还未确立的情况下,内阁大臣是否应该因为自己提供的建议而对君主负个人责任。斯图亚特王朝末期,内阁会议的公开化以及内阁记录的日常化,使得人们关注内阁的责任问题。根据英国的宪政惯例, “国王不可能犯错误”、也不会承担责任,这样一来,一旦内阁决策出现失误,责任的追究必然落到内阁大臣身上, 这就造成“王权的每一次行使皆有某位大臣为之负责”。内阁大臣负责任的思想此时开始萌芽,议会下院要求内阁大臣承担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克明确指出: 如果内阁大臣“提出建议, 就应该为此负责;而如果他们不提供建议, 则应该为此辞职”。内阁

15、大臣的责任制思想逐渐传播,开始影响到一些内阁大臣的行为,如1701年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因威廉拒绝其解散议会的提议而辞职,1702年大贵族内森怀特因担心承担责任而拒绝加入内阁。不过,这些个案只是凤毛麟角, 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 17、18世纪之交,内阁的责任制依然只是一种呼声和愿望,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史料解读】英国责任制内阁是经由革命前的内阁逐步演进而最终确立的。斯图亚特王朝后期的 16891714年间,则是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时期。与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处于萌芽状态的内阁相比,此时的内阁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机构,并具备了一些制度化特征;但相较于汉诺威王朝中期的责任内阁制而言,此时的内阁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就决定了此时的内阁制既残留着专制君主时代御用内阁的一些痕迹,同时也初步呈现出后来责任制内阁的一些特性。需要强调的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王权的衰落以及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责任制原则才确立起来,近代早期内阁制才完成了向责任内阁制的转变。据此,从以上材料我们能够获取如下信息: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虽受到议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