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6925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题共两道大题(选择题30道,每题2分,共60分,综合题3道,共40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图示地貌可能是( )A. 风蚀蘑菇B. 沙丘C. 山前冲积扇D. 三角洲2. 图中Q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B. 712米C. 713米D. 714米【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地区为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结合图示可知,图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图示等高线中虚线是隐含的,是被其上部的景象遮挡住了的风蚀蘑菇的颈

2、部;沙丘等高线图是闭合,没有重复部分;冲积扇等高线是扇状;三角洲等高线海拔低、呈三角状分布。据此分析选A正确。【2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图示等高线中虚线是隐含的,是被其上部的景象遮挡住了的风蚀蘑菇的颈部,图示等高距1米,故P处数值应是713米。Q处比P处高出一个等高距,则Q的数值为714米,据此分析选D正确。【点睛】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

3、蚀蘑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表示新月形沙丘链的等高线稀疏并比较圆滑,和沙丘的方向协调,表示出了其倾斜特征的地貌。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字形。3.图为哪种地貌

4、的等高线地形图( )A. 喀斯特地貌B. 黄土地貌C. 岱崮地貌D. 风蚀地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地貌发育于黄土高原上,且图示反映该地貌沟壑纵横,且地貌破碎,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选B。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4. 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依据是( )A. 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B. 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C. 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D. 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5. 印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A. 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B. 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C. 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

5、积狭小,可耕种土地比重小D. 软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答案】4. D 5. A【解析】【4题详解】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依据是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分布在沿海平原及其恒河平原。需要大量水源灌溉。小麦分布在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小麦耐旱,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西高止山背风坡。棉花需长时间日照,光照充足,疏松砂质土壤。黄麻分布在东北部(乞拉朋齐)地区,降水丰富,排水不便,黄麻喜湿。茶叶分布在东部,水量丰富的高地,排水方便,适于茶生长,故选D。【5题详解】印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

6、为主,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这里的水旱灾害频繁,降水不稳定,故A正确;印度实施“绿化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现在粮食基本能自给,故B错误;印度耕地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耕地面积广,C错误;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农业劳动力充足,D错。所以该题选择A。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 据图估算马略卡岛的面积最接近( )A. 2400平方千米B. 3000 平方千

7、米C. 3600平方千米D. 4800平方千米7. 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 河湖水B. 雨水C. 地下水D. 淡化海水8. 根据材料推测,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6. C 7. C 8. B【解析】【6题详解】据图估算马略卡岛的面积,可将其大体看作一个正方形,以其东南海岸长度为边长。借助图上比例尺,估算其边长约为60km,估算其面积最接近3600km ,故C选择正确。【7题详解】读图并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判断马略卡岛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不可能以雨水为主,B错误

8、;该地降水少,河流枯水期长,径流量小,夏季炎热,蒸发旺盛,湖泊与水库储水量有限,A错误;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保证,成本高,D错误;由材料可知,马略卡岛地下岩层孔隙储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因此该地主要的用水为地下水,C正确。故选C。【8题详解】供水紧张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差值来看,如果供给量较少,需求量较多则会产生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读图,根据其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却是游客旅游的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因此城市供水更为紧张,故答案选B项。9.图是沿31.5N所作的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湖为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9、张裂形成的地堑B. 甲湖为冰蚀湖C. 乙地民族、宗教、水源、领土等矛盾突出D. 乙地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材料,甲湖为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在板块运动中产生了死海独特的地形,死海是东非大裂谷在小亚西亚的延伸,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地堑,中间地形比较低,而且高山阻隔了地中海的雨水,因此,死海属于内流湖。乙地为巴以地区,民族、宗教、水源、领土等矛盾突出,该地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据此分析选C。【点睛】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独特的地形是在板块运动中产生的,死海是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在小亚西亚的延伸,中间地形比

10、较低,而且高山阻隔了地中海的雨水,因此,死海属于内流湖。读“尼日利亚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关于L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L湖夏半年水位较高,冬半年水位较低B. L湖盐度较高C. 近年来,L湖流域面积变化不大D. L湖为内流湖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B. 甲地的农业是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C. 乙地区经济特征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为主D. 乙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10. B 11. B【解析】【1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L湖是乍得湖,位于北半球,是内流湖。主要水源补给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与冬半年比,L湖夏半年水位较高,A、D说法正确

11、;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湖水盐度低,成为淡水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流域面积是指流过的面积,不同于水域面积,乍得湖水域面积变小,但流域面积变化不大,C说法正确。故选B。【11题详解】根据图示分布位置,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乙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发展畜牧业,经济特征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为主,但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荒漠化严重,A、C、D说法正确。甲地是热带定居农业,B错,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流域面积不同于水域面积。乍得湖是内流湖中罕见的淡水湖。气温距平(单位:C)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

12、温等距平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2. 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海陆分布C. 陆地轮廓D. 纬度13. 该图所示季节为(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12. A 13. D【解析】【12题详解】图中气温等距平线与海岸线平行,结合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故主要影响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洋流。据此分析选A。13题详解】结合图示并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知,此时同纬度大陆气温远低于海洋,同纬度地区,大陆较冷,说明此时应为冬季,选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蓄水量是中国所有湖泊之和的33倍,但其面积仅为世界第七。其入湖河流达

13、300多条,但出湖河流仅有1条。贝加尔湖10月份已经银装素裹,5月份冰雪融化。该湖已成为新旅游胜地,但每年5月游客较少。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贝加尔湖出湖的河流及其特征是( )A. 安加拉河有凌汛B. 安加拉河水位季节变化大C. 色楞格河结冰期长D. 色楞格河灌溉功能突出15. 下列不是贝加尔湖每年5月份出现旅游淡季的原因( )A. 5月份冰雪融化,冬景消失,而春景未现B. 此时冰雪融化,道路泥泞,交通不便C. 发生雪崩、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D. 气温低、降水多,天气不适【答案】14. A 15.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旅游的因素,从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要熟悉

14、产生凌汛的条件。【14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贝加尔湖出湖的河流是安加拉河,因为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所以水位季节变化小,纬度较高有结冰期,同时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所以有凌汛,A正确。【15题详解】5月份冰雪融化,冬景消失,而春景未现,影响旅游业,A对;此时冰雪融化,道路泥泞,交通不便,也不利于旅游,B对;冰雪融化,发生雪崩、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C对;此季节降水不多,D错。早春短命植物往往在每年早春3月中下旬萌发,到6月底至7月初种子自然掉下结束生长期。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关于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区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15、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B. 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C. 主要分布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达到D. 该区域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雪多17. 根据早春短命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 叶片表层具角质层,利于抗寒抗旱B. 强大的深扎根系,利于吸取地下水C. 植株矮小,利于保持水分和利用地温D. 种子数量少,利于保持繁殖能力18. 早春短命植物在春季萌发,夏季结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春季融雪多,夏季干旱B. 春季光照强,夏季气温高C. 春季降水多,夏季光照强D. 春季气温回升,夏季干旱【答案】16. D 17. C 1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6题详解】读图可知,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欧洲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冬季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