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6834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2020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4个,每题1.5分 ,共计51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以宗法制巩固统治 D避免新的地方割据2下图中描述了汉代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贵族化趋势减弱源自削藩措施3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

2、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4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中国古代有两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一个“节制资本,不让民

3、间有过富,而在经济上层加以一种限制”;另一个“不让民间有穷人,侧重为民置产”。这两种经济政策分别是A重农抑商政策、编户制度 B盐铁专卖政策、均田制C市舶使政策、均田制 D重农抑商政策、工商皆本政策6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 B统治者重视C印刷术的发明 D科举制发展7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

4、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8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使、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枢密使、副使 C开封府知府 D兵部员外郎9. 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小型酒馆),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城市商业经营

5、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10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 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11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 B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C社会动荡士人

6、谋生的艰难 D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12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 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13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元指银元)。这说明了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

7、式推动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4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发展海军抵抗外国的侵略C顺应历史潮流发展海军 D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15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开始反省其自由贸易政策,并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实行了100多年的该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B美德后起

8、国家实力赶超英国C国家垄断资本义的出现 D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1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 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17下图为1947年3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米市奇观。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 民族工商业陷入发展的绝境 B官僚资本把控国民经济命脉C解放战争导致民众生活恶化 D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1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

9、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9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0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

10、“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11979年,国务院指示各级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1981年,国务院又发布文件提出个体经营户“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而广东一个私营主雇佣达到12人,针对此事直到1983年1月,中央文件才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B农村改革释放大量闲散劳动力C个体经营规模不宜过渡扩大 D改革在中央和基层互动中前进22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

11、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A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C反映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D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24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

12、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25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了一部1688年法国印行的法文原版论语导读。这份历史文献可以说明A儒家思想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涨 B中国古代政府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C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D论语对法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26美国宪法起草过程有两大程序性规定:一是部分表决,即达成一项共识便记录下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草拟完全部法案再强行

13、表决。二是不全面规定,即对于争议很大的内容,尽管确有规定的必要,也暂时不规定,留待以后再对宪法补充。这表明美国宪法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具有实用主义精神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 D保证各州权力平衡2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B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C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2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C19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