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06370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梅州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14.5)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1C(Azh/ch,shn/chn,b;Bz/j,yu,s/si;Chu/kui,p/p,b/p;Dhu,s/sh,d/du)2 C(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3 B(A.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不到30个左右”,删去“不到”或“左右”。C.搭配不当,“遭受”,指受到(不幸或损害),含被动义,与“疾病”不搭配,可换用“发生”。D.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对应失当。)4B(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这一中心句。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而且”表明递进,紧接。说神话对我的影响,是写记忆

2、中,是写笔下,所以在最末。)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5B(殿:置于后列。)6A(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它”。B.动词,“作为”/介词,“替,给”;C.介词,“在”/介词,“对于”;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然而,却”。)7 C8 C(管同的文章没有对余霞阁上所见景象作浓墨重彩的描绘。)9(1)自从余霞阁建成,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登陟:攀登,1分;始:才,1分;两得:两全其美,同时得到两个好处,1分;大意1分。共4分。) (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因:沿着,顺着,依着,1分;阁:名词作动词,建造阁楼,1分;大意1分。共3分

3、。)(2)作为陶君叔侄兄弟闲暇读书之所。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登临赏景的好地方。成为文人墨客吟咏诗文的佳处。(每点1分,共3分。摘录原文句子,意思对也可以。)【参考译文】余霞阁记管同江宁府的胜景荟萃在城的西面,从四望矶斜行,向偏南方走去,就有山岗高高又隆起,俗名叫做钵山。钵山,是江山环绕翼蔽的地方,而朱先生最先居住在这里。(此处)没有轩廊亭阁可以供人憩息。钵山的旁边有座庵,叫做四松庵,它的后边有房舍,非常幽静。它的前面有古木丛竹,非常茂密。(真是)憩息的好地方啊。然而这个地方的环境被山顶阻绝,人们不能攀登上去来望见江山的美景。我家乡的陶君叔侄兄弟,都很好学,喜爱山林,厌倦家里宅第的喧闹。(于是)购买

4、了这块地方而改建它,把它作为闲暇读书的场所。从四松庵的后边,修造一条曲径来攀登,路的终点筑造一个平台。从平台往上,建造三间阁楼,在阁楼后设置书室。书室的后面,就又筑造平台来加高地势了。从这里可以登上四望山。桐城姚鼐郎中给它取名叫余霞阁。钵山和四松庵各自占有一美,是不能同时兼有的。自从余霞阁建成后,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大凡人们大多做自私的打算,现在陶君筑造书室,不造在家里而创建在僧房,表示它可以与他人共享,而自己并不像专享啊。然而却有迷惑不解的人怀疑他失策。这座州府,是六朝的古都,专享的人又在哪里呢?读书人立志,看待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一座楼阁,诚惶诚恐地一定要专享占据,而没

5、有与人共享的意思,那他读书(的成就)也可以预想了。又怎么比得上陶君的志气呢! 钵山余霞阁记梅曾亮 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

6、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

7、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10. (1)长时春旱,得到及时雨后,农村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1分)。田野间处处是戴着斗笠扶着犁把赶忙春耕的农人,一路黄莺歌声婉转,草木焕发生机,花朵新鲜绽放,水中虫儿快活游动(2分)。画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清新怡人(1分)。(2)久旱的忧愁辛苦,在得到及时雨后烟消云散,邻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忧愁又辛苦与“得雨”后的欣慰且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更好地衬托出老翁对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后的喜悦之情(1分)。11.(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8、(4)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12BE(A.扩大了范围。应是音乐、绘画等艺术品中的经典之作才能经得起重复。C.太过绝对化。“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只是部分人的目的。D.曲解文意。“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与原文“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不符。)13D(A.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成为经典固然需要创新,但如果未达到空前的高度,仍不能算作经典。B.因果倒置。应是因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所以才成为参照点。C.曲解文意。经典是无法复制,不是无法超越。)14不同。前一个“重复”是指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欣赏;后一个“重复”是指创作时一味模仿前人。15凡是学习、研究和借鉴

9、别人的创造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的,其艺术之树将会常青;而只是盲目模仿或复制别人的创作的,必然会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死胡同。这句话强调了创新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四、本大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恪守传统,坚持原则,不重钱财。(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17癫仔生活状况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吃穿上,(1分) 而且还表现在他这样卑微的人物,在剃头匠和人们的关爱下也得到了应有的人格尊严。(2分) 这是借癫仔的改变侧面烘托剃头匠的形象,表现他体恤弱者,尊重生命言行的可贵及其对周围人们的影响。(2分) 18不矛盾。(1分) 从剃头匠最后一句话可知,他知道被赶出小镇在外

10、流浪是癫仔真正的死因,他对癫仔的死感到愤懑,不愿处理后事其实可以理解为他内心的反感和抗议。(3分) 剃头匠看似固执但有主见,看似淡然却心明眼亮,他这样的表现有必然性,与其一贯言行并不矛盾。(2分) (考生如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答案示例】他的漫画贯穿着他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他的漫画讽刺现实,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或:画风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他的漫画幽默辛辣,技艺高超,富有个性。他的漫画能够体现百姓的心声。(每点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先回到原文寻找对丁聪漫画风格进行描述、

11、评价的信息。可逐段逐句进行筛选,以防遗漏。筛选出来的信息,同类进行合并,然后分条作答即可。不要漏掉“相关链接”部分。20【答案示例】勇敢正直。他是一个敢于对现实的丑陋进行讽刺的斗士。爱国。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节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乐观。他“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宁可自己被关小黑屋、挨打,也不坑害好友。钟情于漫画。“文革”开始时,不许他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废标签后画漫画;为了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他不吃药,故意让血压升高。(1点2分,2点4分,3点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

12、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及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答题时,要先梳理文章,看写了丁聪哪些事迹;然后将相关事件归类,从中概括出丁聪的形象特征。最后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那么不仅要概括说明,还要有分析性文字。21【答案示例】作者称其为“时代身上的牛虻”,是指丁聪先生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都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黑暗现实或不良现象的揭露。他的画总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1949年,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之后,仍坚持创作讽刺漫画。三中全会之

13、后,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丁聪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时代身上的牛虻”的内涵,2分;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2分;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题思路】作答时,先要结合文本分析“时代身上的牛虻”的内涵,然后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最后还要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22(1)【答案示例】沮丧弥漫的时候,大海在呼唤,告诉我,成功必将来临。寒风肆虐的时候,梅花在起舞,告诉我,春天必将睡醒。(主要从句式、格调方面考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思

14、路】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句式要用暗喻,并且句子应该具有积极意义。(2)【答案示例】魂牵华夏(民族)情【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情景写对联的能力。【解题思路】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基本特点:上下两句词组结构、句式要相同,字数要相等,相对词性要相同,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并且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23【答案示例】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喜可贺!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点明名校建校一百周年,1分;表达“继往开来”之意,2分;运用两种题干中给出的修辞手法,2分;不超过

15、80字,语言表达通顺,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思路】所写的刊首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点明名校建校一百周年,表达“继往开来”之意,运用两种题干中给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4写作(60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文基本通顺书写潦草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