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6359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同步检测十三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http:/www.DearEDU.com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解析 东北地区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喜温的玉米等农作物能够在东北种植。答案 B

2、2.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解析 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属季风气候;从温度带上看,属温带;从干湿状况看,属湿润半湿润地区。答案 C3.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解析 东北地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答案 A4.指出四幅图中,地形名称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A.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B.江汉平原

3、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三江平原D.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解析 从图中可知,为江汉平原,为洞庭湖平原,为鄱阳湖平原,为三江平原。答案 C5.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解析 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生产力较高,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于机械化作业。答案 D黑土和沼泽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

4、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611题。6.东北地区的土壤,按自然肥力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黑土、沼泽土、黑钙土B.黑土、黑钙土、棕壤C.沼泽土、黑钙土、黑土D.黑土、黑钙土、沼泽土7.下面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和沼泽土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有()黑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沼泽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养分不平衡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黑土培肥;沼泽土的开发主要在于土壤改良和保护黑土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疏松;沼泽土有机质含量多,质地黏重黑土区是我国玉米带的主

5、要土壤;沼泽土是东北地区水稻产区的主要土壤A. B.C. D.8.东北地区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是()A.黑土B.黑钙土 C.沼泽土D.褐土9.东北地区的土壤与其分布区组合正确的是()A.三江平原沼泽土、黑土B.松嫩平原黑土、黑钙土、沼泽土C.辽河平原沼泽土、黑土D.小兴安岭黑土、黑钙土10.黑土培肥和沼泽土改良的主要措施分别是()A.增施有机肥料和植树造林B.植树造林和防洪治涝C.秸秆还田和土壤熟化D.增施有机肥料和防洪治涝11.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解析 第6题,按

6、自然肥力排,黑土高于黑钙土,黑钙土高于沼泽土。第7题,黑钙土是我国玉米带的主要土壤,黑土是东北地区水稻产区的主要土壤。第8题,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是黑土。第9题,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第10题,黑土培肥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料;对于沼泽地,则主要是防洪治涝。第11题,沼泽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又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后,其生态环境会遭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答案 6.D 7.B 8.A 9.B 10.D 11.D12.关于东北地区宜农荒地的正确叙述有()东北地区宜农荒地资源数量

7、多、肥力高、平坦连片,是我国当前垦荒的重点地区东北地区荒地集中分布于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丰富,要加速和大规模开垦东北地区的宜农荒地是东北乃至全国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所在A. B.C. D.解析 加速和大规模开垦荒地易破坏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答案 A13.我国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居首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解析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居全国首位,土壤肥沃,故选A。答案 A14.东北地区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应该是()A.糖料基地 B.油料基地C.粮食基地 D.棉花基地解析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

8、肥沃,人均耕地多,故应首先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答案 C15.关于东北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构成的肥沃土壤B.荒地多,但可利用的后备耕地却不多C.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是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针叶林D.是全国最大的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长白山东侧和小兴安岭山地解析 东北地区荒地多,可利用的后备耕地也很多;森林树种以兴安落叶松和红松为主;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答案 A16.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是 ()A.红松、杨树 B.红松、紫椴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解析 东北林业的发展应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

9、速生丰产林。答案 D17.下列属于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的是()A.大、小兴安岭,长白山B.西南林区C.台、闽、赣林区D.秦岭、太行山林区解析 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东北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是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答案 B18.森林覆盖率很小,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木材产量减少B.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C.火灾、水灾频繁D.不利于森林更新解析 森林覆盖率减小后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答案 B19.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C.人工营

10、林树种不同造成的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解析 由于所处纬度不同,所获热量存在差异,导致东北林区北部多针叶林,南部多混交林。答案 B20.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解析 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答案 C第卷(综合题)二、综合题(共2小题)21.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土地后备区。1999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决定,停止对A区

11、围垦,其意义何在?同时,停止围垦,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B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解析 (1)关键判断A为三江平原,此处有大面积的沼泽。能够认识到沼泽的重要生态价值。(2)要转变观念,换个思路。变以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为以提高单产量来增加产量。(3)该地区气候温暖,多丘陵,适宜发展水果等经济作物。答案 (1)沼泽是东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蓄水池,可调节气候,同时又是珍稀动物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沼泽植物本身是一种资源;我国是世界湿地公约的缔约国,有义务保护湿地。(2)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水产养殖和农畜产品加工,走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3)温带水果产区。22.读“我国造林重点区

12、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范围是我国的_,该防护林建设的目的是_。(2)图中B范围是我国的_防护林,建设目的是_。(3)C、D两处的林区名称、森林类型和优势树种分别是:C_、_、_,D_、_、_。(4)C、D所在经济区域是_,其森林资源优势表现在_。(5)从森林的主要效能看,A、B两处的森林属于_林,C、D两处的森林属于_林;从人类影响程度大小看,A、B两处的森林为_林,C、D两处的森林为_林。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我国的重点造林工程及其功能,学生根据平时所学知识不难作答。答案 (1)“三北”防护林带防风固沙、保持水土(2)长江中上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长白山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红松大兴安岭林区寒温带针叶林兴安落叶松(4)东北地区全国最大的林区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5)防护用材人工天然用心 爱心 专心 122号编辑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