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06169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一、 一般规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等级、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变形测量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 3 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2工作基点应选在先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劲、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6.1.3 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

2、用。3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6.1.4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6.1.5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 3 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6.1.6 地铁、隧道等其他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6.1.7 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6.2 水平位移监测6.2.1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

3、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P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6.2.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8 的有关规定,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 0.5mm。6.2.3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临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表 6.2.3 确定。表 6.2.3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mm)累计值 D(mm) D60水平位移报警值 变化

4、速率 D(mm/d) D6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0.3 0.1 1.5 3.0注:1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 。212 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标准。6.2.4 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 1.5mm。6.2.5 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等的规定。 6.3 竖向位移监测6.3.1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6.3.2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

5、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6.3.3 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 6.3.3 确定。表 6.3.3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mm)累计值 S(mm) S60竖向位移报警值 变化速率 S(mm/d) S6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15 0.3 1.5 1.5注: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6.3.4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的精度应符合表 6.3.4 的要求。表 6.3.4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的精度要求(mm)坑底回弹(

6、隆起)报警值 40 4060 608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的误差 1.0 2.0 3.06.3.5 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符合水准路线。6.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4.1 围护墙体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6.4.2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6.4.3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 1 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2 斜测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

7、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要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3 当采用钻孔发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孔隙应填充密实。6.4.4 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在测量,每个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复两次量测。6.4.5 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坐标的变化并修正。6.5 倾斜监测6.5.1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6.5.2 建筑倾斜观测精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 的有关规定。6.6 裂缝监测6.6.1

8、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6.6.2 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6.6.3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1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以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3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 6.6.4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6.7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6.7.1 支护结构内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

9、变计或或应力计进行量测。6.7.2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7.3 内力监测值宜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6.7.4 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6.7.5 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6.7.6 内力监测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 1 周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 2d 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6.8 土压力监测6.8.1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6.8.2 土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的要求,其上限可取设计压力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10、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6.8.3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2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3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4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6.8.4 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应至少经过 1 周时间的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6.9 孔隙水压力监测6.9.1 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或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测试。6.9.2 孔隙水压力计应满足以下要求: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 2 倍;精度不宜低于

11、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6.9.3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6.9.4 孔隙水压力计应在事前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1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2检查标定数据,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6.9.5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宜为 110130mm,不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钻孔应圆直、干净;封口材料宜采用直径 1020mm 的干燥膨润土球6.9.6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后应测量初始值,且宜逐日量测 1 周以上并取得稳定初始值。6.9.7 应在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位置附近的地下水位。6.10 地下水位监测6.10

12、.1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6.10.2 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10mm。6.10.3 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6.10.4 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 1 周埋设,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6.11 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6.11.1 锚杆和土钉的内力监测宜采用专用的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6.11.2 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 2 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 0.2%

13、FS。6.11.3 锚杆或土钉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测力计、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检查测试,并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 2d 获得稳定测试数据额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6.12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6.12.1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量测;或者通过埋设深层沉降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量测。6.12.2 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层沉降标应在基坑开挖前至少 1 周埋设。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时,应保证沉降管安置到位后与土层密贴牢固。6.12.3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层沉降标埋设后量测,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1 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6.12.4 采用分层沉降仪量测时,每次测量应重复 2 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 次读数较差不大于 1.5mm,沉降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1.5mm;采用深层沉降标合水准测量时,水准监测精度宜参照表 6.3.4 确定。6.12.5 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时,每次监测均测定沉降管口高程的变化,然后换算出沉降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