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5786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一、低碳经济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view-13082794.htm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统一的多民族大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数量多、经济增长快、能源消耗大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所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与能源、环境以及政策协调的压力十分巨大,而民族地区面临的压力更为突出。日本的卡亚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卡亚公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和能源结构4个方面的因素。我国民族地区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此,无论从能源

2、结构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地区都是全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低碳模式已成为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低碳模式是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族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不仅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而且还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有关研究表明,西部12个省区市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22.1和25.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的53.3,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占全国的43.8;在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自治

3、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指标中,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云南、青海、贵州、甘肃等民族省区的单位GDP能耗分别为2.159、1.106、3.686、1.963、1.562、2.935、2.875、2.013(吨标准煤万元),都高于全国1.102的平均值,说明民族地区是全国高碳排放最严重的区域。不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民族地区形成了以能源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之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落后,耗能高、污染重、规模小的产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巨大市场需求,而拥有丰富煤炭和石油资源的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内能源原材料的主要输出地,这进一步加

4、剧了对能源资源的无序开发,并催生了民族地区高耗能企业的扩张,造成了日益突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其次,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中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民族地区在全国能源资源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民族地区生态脆弱且具有容易遭受破坏和难恢复的特点,生态状况虽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除自然界本身的因素外,过度无序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已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民族地区森林面积锐减,草原荒漠化和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

5、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加上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此外,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因资源开采和生态补偿问题处理不当,还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复杂的利益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其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实现绿色GDP和经济的循环发展,核心是能源技术、体制机制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创新。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必须由主要依靠资金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而能源资源的利用,只有实现向

6、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方向转变,才能摈弃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真正开辟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与此同时,只有推进全国面积最大、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的民族地区低碳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才能为实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约束性指标创造前提条件。因此,不失时机地推进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民族地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个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二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瑞星的机遇挑战和前景分析在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既存在相对优势和有利条件,又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

7、;既要抓住时机迎难而上,又要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从机遇来看,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具有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的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和应用低碳技术。着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行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变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各族人民形成科学的生活与消费理念,而且可以为民族地区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能源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契机。从这个意义来说,加快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从挑战来看,民族地区作为高能耗区域,理应成为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心。然而民族地区正处在经济发展、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阶段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

8、期,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最大。一是民族地区的能源结构目前仍以煤炭为主,80的发电能源来自于煤,所以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其“高碳”的特征。二是在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不断提升且能源重化工业又占很大比重,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还明显偏低,而要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尚需较长时日。三是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技术人才水平滞后。研发经费不足,而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这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四是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还缺乏完善有效

9、的政策支撑体系。还需冲破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上四大挑战,决定了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只有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并付出比中东部地区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推进低碳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从前景来看,民族地区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从而为低碳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一、运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显著特征。目前这些能源主要有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而民族地区具有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风能发电。仅内蒙古风能资源就占我国陆地风能总资源的40左右。目前风电装机容量已达7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内

10、蒙古已提出了建设“风电三峡”的构想。其他民族地区也有发展风电的良好条件。二是水电。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水利资源蕴藏量为44568万千瓦, 占全国的65.9。广西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相继建成投产,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三是可燃冰。2009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对外宣布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样品。据测算,青海蕴藏的可燃冰远景储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技术得当,就可成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四是神华集团和中科

11、院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开发建成的大型“煤制油”技术项目,已实现了煤的清洁转化,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第二、森林和草原都具有很好的碳汇功能。民族地区拥有广袤的森林和辽阔的草原,其中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草原面积3亿多公顷,分别占全国的43.9和75。据测算,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落实好森林和草原的保护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其碳汇资源在生态保护和缓解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贵州毕节试验区大规模植树和退耕还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等,都为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12、境保护的矛盾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第三,民族地区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优势。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的大力扶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都为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政策方面的优势。同时,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发达国家按照清洁发展机制(CDM)条款向发展中国家实施碳汇项目,可以引导低碳技术和减排资金更多地转向我国民族地区。三、推进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1加快民族地区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节约能源就等于增加了对低碳经济的投入。民族地区应首先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人手,通过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的

13、能耗和人均碳排放量,力争在2020年之前使本地区单位GDP能耗与人均碳排放指标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逐步改变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约能源的最佳途径,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把发展低碳经济和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严格执行钢铁、有色、石化、煤炭、造纸、建材、酿造、制革、纺织等高耗能重点行业

14、的清洁生产标准和环境准入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2建立国家主导与民族地区自身相结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撑体系。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低碳经济还缺乏资金与技术,仅靠民族地区自身的条件是不够的,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大力扶持是确保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民族地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努力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家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框架中,应突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增加转移支付比例、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等。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应尽快研究制定适合国情及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15、,在民族地区建立一批低碳产业与经济试验区。开拓培育民族地区低碳技术市场,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资金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运行机制。3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中心环节。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这正是制约民族地区的主要瓶颈。民族地区要整合资源,加快低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和应用。包括:催化燃烧与节能减排,二氧化碳中和、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绿色能源技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液化及其联产,对草原、森林、高原及荒漠化地区、农牧

16、交错带矿产开采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对草原、森林退化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都会对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产生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从长远角度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4把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既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又是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促进生态环境低碳化和低碳经济生态化,有助于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和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提高公众意识,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要进一步健全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5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建设与制度创新。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