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5727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选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德国入侵苏联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讲述过程问题探究德、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是无止境的,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使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美英对日制裁;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探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问题探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美国新中立法和租借法;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探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影响史料研习问题探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2、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搁置分歧、联合行动的结果;是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获得胜利的保证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难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阶段(1941年6月1942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德国于1941年6月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苏、美等世界大国先后卷入战争,同英、中等国并肩作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本课教材叙述的就是战争扩大阶段的重大事件。本课引

3、言简单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德、日两国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苏德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形成的?对战争有什么影响?)、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巴巴罗萨计划”;珍珠港事变;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德国入侵苏联”一目主要介绍苏德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初期战况。一、背景。教材首先介绍了德国侵略苏联的目的和准备。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宣称,要取得新土地“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主要是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就是说,新帝国必须再一

4、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权宜之计。法国败亡后,希特勒认为英国不肯屈服是寄希望于苏联参战,因此必须摧毁苏联。1940年12月,他批准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作战计划。此时德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1940年11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德、意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权。此后,德国又迫使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三国加入轴心国,成为法西斯集团的仆从。德国又进军巴尔干,征

5、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已经先后全部或部分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军事实力空前强大。随后教材介绍了苏德战争前苏联的备战情况。战前苏联的武装力量规模庞大,也不乏先进装备,但存在种种弱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解散了大部分机械化军,把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队。此前进行的“肃反”使苏军大批有才华的指挥员受到株连,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东方战线”建立后,随着国境线的西移,新的国防工事未能及时构筑起来。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也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可能立即发动对苏战争,因此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德国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置之不理。二、过程。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庞大兵力对苏

6、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三、初期战况。德国的进攻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经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中央集团军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方向进攻。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和第聂伯河广大地区进攻。苏联红军英勇抵抗,但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1 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7 000多万居民。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目主要介绍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一、背景。教材首先介绍了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野心。在日本

7、军部内部,对外扩张的目标始终存在分歧。陆军以能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海军以能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连续召开政府和大本营会议,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日本陆军大部分被困于中国,无法抽调兵力同苏联作战,北进便成泡影。此前,日本注意到在东南亚拥有大片殖民地的法国、荷兰等国先后在欧洲败亡,英国也坐困本土,无力顾及本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日本军方认为德国的胜利为南进提供了天赐良机,“不要误了公共汽车”。为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并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上确定了

8、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具体规定了南进的方针和政策。教材随后介绍了美英等国对日本南进的反应。1940年9月,日本派军队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对广大的东南亚地区如泰国、缅甸、马来亚和菲律宾等地构成威胁。9月,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日本置之不理,又于1941年7月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立刻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等国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由于日本极度缺乏资源,特别是库存石油只能维持一年半的战争消耗,被迫在战与和之间作出抉择。10月,日本主战派代表、现役陆军大将东条英机组阁,决心在12月初对美、英、荷等国开战。为了麻痹美国,日本又加派“和平特使”赴美协助

9、谈判,直至开战。二、过程。30年代日本海军的对美战略为防守反击,即一旦战争爆发,在侵入东南亚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将在领海内以逸待劳,等待美国太平洋舰队远涉重洋而来,日舰队将对其进行对马海战式的“决战”。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该战略过于保守,将主动权拱手让给美国。在他主持下,日本秘密制定了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计划,准备先发制人,用海军航空兵一举摧毁太平洋舰队,日本就可在东南亚放手大干。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舰队在秘密航行12昼夜后,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以微小的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使其水面作战能力几乎瘫痪。次日,美英对日宣战。随后德、意也对美宣战。太

10、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一目主要介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一、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规模的不断扩大,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之中,其中不乏英、美、苏等意识形态对立的大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这些国家暂时搁置彼此之间的矛盾,逐渐走向联合。二、过程。教材首先介绍的是美国态度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推行绥靖政策。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使美国愈加感到德国是自己最危险的对手。为了遏制法西斯,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1939年底,美国修改中立法,规定允许出售军火,但要现款交易,自行载运。这实际上为掌握制海权和海运力量远远超过

11、德国的英法等国购买军火大开了方便之门。法国沦陷后,美国加大了对英国的支持力度。1940年9月,美国将50艘超龄驱逐舰让渡给英国,以此换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西印度群岛属地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岛、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安提瓜及英属圭亚那、百慕大和纽芬兰岛上8个海军及空军基地。这对于英国反德国的海上封锁是一重大支援。1940年12月,英国已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又无钱采购补充,国内储备只剩20亿美元。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规定只要总统认为某一国家的防御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美国就可以向这个国家出售、交换、租、借或转让任何军需品。依据这一法案,英国在同年取得了77亿美元

12、的信用贷款。以后,美国海军又为援英物资的输送对大西洋西部航线实行全面护航。1941年1月,美英三军参谋长级会谈即“ABC会谈”在华盛顿开始,会谈协议明确规定一旦美国参战,两国联合作战的总战略是“先欧后亚”原则。这成为以后指导同盟国实际进行全球联合作战的基本战略。凡此种种,都说明美国已从超然中立,确定地站到了反法西斯国家一边,成为它们有力的后盾。随后教材介绍了美、英、法三国合作的开始。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本国的利益与苏联紧密相连,必须全力支援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在广播演说中毫不犹豫地保证向苏联提供一切援助。7月,英苏签订了对德联合作战行动协定。罗斯福也派特使访问莫斯科。8月,

13、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北大西洋纽芬兰普拉森夏湾会晤,发表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表达了摧毁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这明确反映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体现了时代精神,不仅成为英美两国政治联盟的标志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也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石。最后教材介绍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组建。1942年1月,由美国倡议,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声明保证各国将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作战,不单独对敌媾和。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该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其余22国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这说明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日战争,为

1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作出杰出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国际承认。三、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同盟国与轴心国的经济实力对比;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密切配合。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 “德国入侵苏联”一目中包括有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苏德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从原因和条件两方面分析希特勒发动战争的背景,并使用地图,使学生对苏德战争爆发前纳粹德国拥有的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有感性认识。并可适当补充材料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对军队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战前苏联在战备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理解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原因。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目中包括有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

15、的”以及本课难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在教学中,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第一课有关日本军部南进派和北进派的内容,并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欧洲战场局势,分析日本决定南进的原因。在讲述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重点问题时,建议教师利用教材“学思之窗”之思考题,组织课堂讨论,探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一目应为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绥靖政策的内容,指出由于未能及时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时代背景: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威胁到众多国家的安全,迫使它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向联合。随后应注意按

16、以下层次介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美国政策的变化;美英联合的开始;美英苏三大国关系的接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最后,教师可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同盟国和轴心国经济实力以及双方各主要国家战略配合的材料,使学生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论断。2教学案例案例课堂讨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师):在军事界和史学界,长期存在着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的争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我想请同学们就这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过在讨论以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战略”和“战术”的概念。你知道什么是“战略”和“战术”吗?(生:回答):(略)(师):所谓“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