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5689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19.5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之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 “侯伯”,并给了晋 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的任务,从此晋拥有了代表

2、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尚方宝剑 ”,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可知这时期周王室衰微,处于春秋争霸混战时期,但“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说明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但不是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选项错误;晋文公作为诸侯国他的义务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并随从作战拱卫王室,材料无法体现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故C选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D选项说法有误。2.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

3、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从吕思勉先生的叙述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有一种复古的情绪,这是一种社会发展与现实面临问题之间的矛盾,体现出社会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先秦诸子复古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发展;B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变革的发展潮流。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

4、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 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C.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D.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公有演变成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有利于提高土地自由流转率,所以C符合题意;A、C材料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瓦解。【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进行思考。4.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

5、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 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答案】C【解析】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民可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C项正确。中国传统农业始终没有摆脱政府的控制和约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传统农业重视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耕作方法的改进,D项错误。5.“一池三山”园林模式首创于汉朝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

6、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呈三角状布局,具有向心的空间感,以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以模仿仙境;此后逐渐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这说明一池三山园林模式A. 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佛教思想B. 反映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C. 凸显了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D. 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理念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具有向心的空间感”可知,“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符合皇家中央集权的理念要求,故D正确;“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以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并非受佛教思想影响,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排除B;“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无法体现“古代科技实用

7、性功能”,排除C。6.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答案】C【解析】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并非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君臣”“社会”关系也并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AB项排除;由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等信息可得出儒家思想是以血缘关系而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之中,从而是儒学长盛不衰,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但无法说明要绝

8、对服从君主的要求,故D项排除。7.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A. 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 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C. 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D. 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答案】C【解析】根据“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表明典农由专管屯田的农官变为地方行政官员,屯田区和郡县一样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材料

9、无法体现屯田制度的转型,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屯田区和郡县一样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B. 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C. 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D. 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魏晋时期政府对“为亲人复仇”的行为默许甚至褒奖,这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社会动

10、荡的情况下,维护家族利益正式儒家思想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思潮对儒家信仰的冲击,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法律受到破坏和尚武风气,故C、D错误。9.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A. 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B.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C. 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D. 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唐朝赋税制度改变,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和土地并重,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B错误;

11、材料未体现自耕农受到政府保护,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口的增多,D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10.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变动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成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说明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地主地位下降,社会阶层发生变动,A正确;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

12、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B错误;朋党是不同派别为争权夺利而结成的,与中央与地方斗争、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联系所学隋唐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地主地位相对下降的知识分析解答。11.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

13、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可知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是为了强化唐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排除A项,故选B项;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造成冲击的是科举制的形成,故排除C项;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仅设置了道举,可以说明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故排除D项;【点睛】抓住本题中的关键句“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即可知唐代皇帝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12.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

14、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明宋代南门大街商业经营的类别和种类众多,但是经营都是分类进行,“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体现出品牌的特点,故B正确;宋代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故A和C错误;区域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13.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

15、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这反映出A. 理学有理性空谈倾向B. 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C. 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D. 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答案】A【解析】功利学派是南宋的一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陈亮、叶适,主张“道在事物中”“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等哲学观点,其实质是注重“事功”,注重物质利益问题,反对理学的空谈义理,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功利”,并不否定了“道义”之学,排除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