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05090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两汉时期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族的重要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5题。1、下面是对秦汉之际匈奴族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统一,并建立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B、已经全部南迁,与汉族人杂居生活C、大部分开始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封建化D、在骚扰中原地区的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2、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 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给秦朝劳动人民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张骞出使西域主

2、要是出于 A、军事扩张 B、经济联系 C、政治联盟 D、文化传播 4、公元前60年,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地区是A、越族地区 B、河套地区 C、云贵川地区 D、西域地区 5、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B、解除北匈奴的威胁 C、恢复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D、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汉朝以后清朝以前的中国,重视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据此回答610题 6、下列各项中是秦汉时期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纸的发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冶铸技术传入中亚以至欧洲中国的铸铜技术和制铁技术传入日本A、 B、 C、 D、 7、中国开始走

3、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 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B、 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C、 汉武帝后,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8、唐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贸易频繁,下列有关这方面的实例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三十多次派使节到中国 B、有的大食人在唐朝中进士任官职C、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城市有伊斯兰教清真寺D、在阿拉伯半岛考古发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大批中国陶瓷 9、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活动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 B、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明朝政府加强与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 D、明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一种表现10、有一中国显要

4、,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生,诵佛经以养性。此人最可能生活在 A、西汉 B、西晋 C、南北朝 D、唐朝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中国近代前期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回答1113题: 11、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是 辛酉政变后,清政府中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人物掌了权 中外从战争状态重新转入“和平时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形成的师夷思想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A、 B、 C、 D、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 A“欧风美雨” 的产物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5、发展的结果C“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 D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1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他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与清朝晚期统治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回答1417题:14、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 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中国

6、历史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A B C D 15、1914年,袁世凯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这一事件表明 A、在此之前总统缺乏行政权力 B、内阁制已不适应时代需要C、袁世凯已动摇了民主共和政体 D、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16、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党人是否掌握武装17、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

7、方针 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C、试图缓和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 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加紧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其侵略的重要手段。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1821题:18 、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C、 开五口通商 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19、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朝鲜和俄国成为邻国?A、中俄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伊犁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20、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

8、济特征是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C、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瓜分世界的新阶段21、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的客观原因是A、魏源提倡“经世致用” 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C、民族危机加深 D、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2225题22、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马克思的话说明了 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中

9、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A、 B、 C、 D、23、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外国企业开始出现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24、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有

10、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 B、中国封建势力强大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阻碍 D、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旧唐书材料二 赋役之制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诸皇亲籍属宗正

11、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旧唐书材料三 (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新唐书 回答:(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隋唐时期的什么制度?(3分)(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1分)(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有什么作用?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四个特点。(5分)(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1分)(5)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有进步?(2分)(6)材料三制度实行的意义是什么?(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二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