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5076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旧人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之所以说秦王嬴政发动的统一战争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B拓展了疆域 C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 D促进了民族融合C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C 3、秦朝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种“有利”主要是指A推广了农业经验 B创造了安定环境C减轻了人民负担 D促进了各地交流B 4、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

2、能长久者,未所闻也。”这里的“辅拂”是指 A分封诸侯 B设立郡县 C实行井田制 D实行军功爵制A5、秦始皇“焚书坑儒”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央政权与地方王国的矛盾秦王朝与六国残余势力的矛盾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度的矛盾秦朝的暴政与人民愿望间的矛盾A B C DB6、秦朝修长城,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A创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B显示了秦朝的先进与强大 C保护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 7、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D 8、秦朝地方上实行的

3、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D 9按秦朝的制度,调动军队的权力归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A10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迫使汉高祖“反秦之弊,与民休息” B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 C使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局面 D使汉初废除了郡县制,实行了封国制8、D11秦始皇统治期间 A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 B首创“县”级地方行政机构,影响深远 C统治残暴,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D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巩固统一12秦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赋税苛重 B徭役沉重 C兵役繁重 D刑罚严酷A二、史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君列传记商鞅变法:“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河渠书记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二 始皇晚年和秦二世统治之时,由于大事兴作,不断用兵。穷奢极侈,“赋敛愈重,戍徭不已”(李斯列传),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因而“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

5、(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籍,不可胜数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并以此作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中国史学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司马迁的认识有何特点?试从材料中找出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思想有何不一致?你如何看待这种不一致?【答案】(1)司马迁在探讨国家的治乱兴衰时,明确地把它和经济状况联系起来,注意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的成因。如他将商鞅变法作为秦国富强的原因,把秦朝暴政导

6、致生产力破坏,作为秦末大乱及走向灭亡的原因。(2)他将一些自然现象也作为影响历史的变化原因;司马迁能从经济、政治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历史的变化,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必然带有唯心主义的观点。三、问答题14.“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事件?分析“百家争鸣”到此结束的原因。(13分)14. 答:秦始皇接受李斯“焚书”的建议,把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焚毁。一方面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维护了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是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到秦朝时,封建生产关系已完全确立,这次社会大变革已经完成。秦

7、朝确立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已成为主要的统治思想。秦朝建立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百家争鸣”已不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但秦朝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7分) 15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合你对秦灭六国和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苏洵和贾谊的观点。15秦灭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其次,秦经商鞅

8、变法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再次,秦王赢政雄才大略。六国纷纷向秦割地求和(赂秦)是六国灭亡的表面原因。苏洵把它说成是惟一原因,这是错误的。六国破灭,根本原因是分裂不符合人民利益,其中任何一国都不具备实现统一的实力,所以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才竞相割地求和,以求得苟延残喘。秦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贾谊总结秦亡的原因为“仁义不施”,如果“仁义”是指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误农时,减轻刑罚,则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贾谊仍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把陈胜起义说成是“一夫作难(难,灾祸),过分夸大个人作用与历史偶然性。其目的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是他的局限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