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4907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三历史期中联考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三历史温馨提示: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代氏族是政治社会共同体,有土地、有人民,相当独立自主,他们和殷王室不一定共同具有高度的认同意识。即使是殷王后裔之族,也有些人认为武王革命不过意味着换了一位共主,无所谓亡国之痛。他们愿意归顺周人,小邦周也乐于接纳。”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周人”的对策是A. 制定礼制,规范贵族的行举B. 实行宗法制,强调“家国一体”

2、观念C. 制定律法,惩戒贵族的失范D. 实行井田制,确立“土地国有”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礼乐制度是用来维护根据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C项不是西周采取的措施,排除;井田制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

3、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2.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郡国并行制D. 内阁制【答案】C

4、【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容易导致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形成割据势力,出现王国问题,威胁中央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3.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A. 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B.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C. 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律是在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的,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两部法律

5、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只符合秦律,应排除;C项只符合罗马法,应排除;D不符合秦律,应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秦统一六国后,秦律”、“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结合秦律与罗马法制定背景解答即可。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行政部落的进步意义。郡县制使地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地方官员

6、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克里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部落则打破了之前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本题选B。AC对应秦始皇而不对应克里斯提尼。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导致了贵族政治的衰落,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5.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

7、处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符合材料“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符合“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故C正确;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都属于正式行政体制,故A错误;汉武帝“中外朝制度”并不符合“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故B错误;明朝设置内阁,也不符合“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故D错误。故选C。6.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 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B. 英国君主立

8、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C. 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D. 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美国并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英国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代议制的核心不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而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力。代议制不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而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选择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名师点睛】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1)西方代议制普遍特点:属于间接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又使它具有较

9、高的行政效率。(2)英国代议制民主的特点:是一种间接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7.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 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B. 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 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D. 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清王朝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英国“光荣革命”后

10、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清王朝在世界上经济实力仍然强大,东西方经济实力对比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东西方文明都没有出现衰亡,排除C项;东西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8.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 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

11、互制衡B. 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C. 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D. 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主旨附着在第一句,联系第二分句,可以简单概括为:自由是通过权力的制衡来实现故D项正确;A项偷换论题,材料讲中央权力之间的制衡,而非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制衡,所指不同,故A错误;材料讲制衡的重要性,B选项讲制衡的弊端,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讲相互制衡,而非总统对国会负责,故C项错误。【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确立联邦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相对保证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衡;2、共和政体上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实行行政

12、、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有效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保证美国长期的稳定,并对世界民主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A. 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B. 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D. 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清帝下诏退位,以体面的方式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利益;革命的目的实现,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说明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故答案为D项。新政权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未保留君主地位,排除A项;辛

13、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资产阶级的斗争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排除B项;清政府是被革命推翻的,排除C项。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依据所学知识,

14、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故选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名师点睛】欧洲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经历了从原始阶段:黑奴贸易、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以及商业革命和价值革命等等,到后来的自有资本主义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及最后的垄断组织。把握好这些阶段对应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解答问题。11.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A. 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

15、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背叛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政党,两个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甚至对立的政党能够实现合作。“内部条件”是指当时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党都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其革命目标,孙中山接受共产党的帮助;“国际局势”是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成立,推动两党第一次合作,故B答案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12.下图是蒋介石的手谕,来自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下列对其分析最准确的表述是A.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B. 国共两党既合作抗日又存在矛盾C. 陕甘宁边区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D. 国民党政府禁止学生抗日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出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排斥和压制,说明双方既合作抗日又存在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