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4216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瓦房店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瓦房店三高中2018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单选1至5小题每题2分 6至20小题每题3分共55分)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 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常用作棉、麻、纸张和食品的漂白 C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可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2.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不能在室内用电话报警B明矾既可用于净水,又可杀菌消毒C双氧水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D洁厕剂和漂白精不

2、能混合使用,否则易产生有毒气体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小苏打都属于纯净物 B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电解质 C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次氯酸钠、醋酸铵、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B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胆矾均为混合物5.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3,另一个盛有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量 D. 电子数6.设NA为阿伏加德罗

3、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0.6NAB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为0.3NAC5.6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的碳原子数为0.4 NAD11.2L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8g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B2.2gCO2和N2O的混合气体中原于数为0.15NAC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D25、101kPa时,2.24LCH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

4、列说法正确的是()A5.6 g Fe在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3NAB标准状况下,4.48 L CH3Cl中所含原子数为NAC1 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AD常温下,1.7 g NH3和3.65 g HCl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2NA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 NA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为2NA3mol单质铁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

5、2充分反应后,产物的分子数为2NA将100mL0.1mol/L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A B C D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 C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D向2等份不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和Na2O,使溶液均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2O2与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保持温度不变) 11.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

6、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B与H2O反应生成2.24 LH2(标况下),转移的电子为0.2 mol C氢铝化合物中氢显-1价 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 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

7、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稀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NO2D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存在NH4+14.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NaOH溶液Ba(OH)2溶液 B. FeSO4溶液(KSCN溶液)C. KI(淀粉溶液) D. Na2SO3溶液(BaCl2溶液)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

8、象A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B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C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D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放入NaOH溶液中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铝条逐渐变细,铝条逐渐发热16. 向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A. 白色沉淀是BaSO3 B. 白色沉淀是BaSO4C. 白色沉淀是BaSO3、BaSO4的混合物 D. FeCl3

9、全部被SO2氧化为FeCl217.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与离子方程式评价A将铜屑加入含Fe3+溶液中:Fe3+Cu=Fe2+Cu2+正确BNa2O2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O2错误,氧元素不守恒CNaOH溶液与氧化铝反应:Al2O3+2OH-=2Al+H2O错误,产物应该是Al(OH)3D向FeCl3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Fe3+3OH-=Fe(OH)3正确18.向下图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ABC

10、DXSO2H2SCO2Cl2Y饱和NaHCO3浓硫酸Na2SO3NaHCO3A. AB.BC.CD.D1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如果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反应B.图中:生成蓝色的烟C.图中:用日光照射量筒,量筒中会产生大量白雾,液面会迅速上升D.图中: 中有色布条褪色, 中不褪色20.某溶液中含有、,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 有胶状物质生成有气体产生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仅B.仅C.仅D.仅二非选择题(45分)21.(13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

11、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四步中分离溶液和沉淀采用的相同的操作是_。(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B_;沉淀C_;沉淀D_;溶液E_。(3)写出、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_ 。 。 _ 。_ 。22.(16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名称: ,写出操作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 D

12、.汽油、甘油(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_;_。(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最后晶态碘在_里聚集。23.(16分)(1)取 300mL 0.2mol/L 的 KI 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 KMnO4 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I2 和 KIO3,则消耗 KMnO4 的物质的量的是 mol。(2)在 Fe(NO3)3 溶液中加入 Na2SO3 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